主理人被误以为是讲解员,服务员被当成大学生
这家餐厅被称作“小良渚博物院”
![]() |
良渚·琮宴宽广的内部水系庭院 |
![]() |
店内展陈 |
![]() |
商迪菲 |
在良渚博物院附近的玉鸟集商业街区,一家名叫“良渚·琮宴”的餐厅在年前突然爆火。人均消费高达四五百元的餐厅,居然一位难求。
出圈有啥秘籍?这家餐厅几乎成了良渚博物院的“延伸”,设计紧扣良渚主题,每个服务员都很熟悉良渚文化,老板甚至要求员工一个月必须去参观一次良渚博物院。
处处体现良渚文化
这家店被称作“小良渚博物院”
参观过良渚博物院的客人,走进这家餐厅,一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博物院。
良渚·琮宴的设计师葛建伟,曾设计过俏江南和西湖春天等餐厅,这次的设计则围绕着“良渚文化”展开。
良渚古人沿水而居,走进琮宴内部,客人们一眼就能看到水系中散落的玉璧造型;在餐厅中,2023年7月发布的8个“良渚核心色”也被一一应用,甚至在处理餐厅的墙面时,也采用了手刮夯土的方式还原了良渚古城的夯土工艺。
这里的12个包厢和2个宴会厅的名字来源于良渚文化的进程溯源,有体现刻画符号的“锦书”,体现良渚神徽的“斐美”,体现良渚漆器的“丹青”……
“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里面的空间场景,和专业博物馆一样有不同的主题”。采访中,一位客人特别和记者谈到了这些。“我的整个餐厅分5个主题,分别是文明的曙光、远古的智慧、泥与火的共生、对话良渚、玉魂国魄。”餐厅主理人告诉记者,这是她对良渚文化的理解和致敬。
2023年9月“良渚·琮宴”开业,不到年底就出圈了,不少人称它为“小良渚博物院”。
投资2000万元
传播更美好的良渚文化
“小良渚博物院”的主理人名叫商迪菲,是土生土长的良渚人,也是杭州餐饮届的传奇人物。她曾经和朋友投资宾馆亏了2000万元,最后靠着仅剩的20万资金东山再起,在别人都不敢碰大型连锁餐厅的时候,成功开出了三家面积达几千平方米的“锦上花”餐厅。
玉鸟集商业街区在招商时想到了本地人商迪菲,邀请她入驻。商迪菲告诉记者,也许是因为对良渚的感情,回到良渚,她就不想仅仅开一个餐厅那么简单,而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良渚文化。这次她为自己的理想投入了2000万元。
几乎是从头开始学习良渚文化,商迪菲在学习中和设计团队不断沟通,最后终于有了这家亮点满满的“良渚·琮宴”。“因为想向更多国际友人做一次良渚文化的科普”,餐厅完工不久,商迪菲和设计师一起把“良渚·琮宴”带到了英国,参加“2023伦敦设计奖London Design Awards”的评比。在这次比赛中,国内餐饮类只有4家餐厅获奖,琮宴收获了银奖。美国、英国、荷兰、印度、波兰等多家专业媒体对琮宴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因喜爱而不断学习
每月去良渚博物院充电
说起“良渚文化”,商迪菲甚至比谈自己的生意经更有激情:良渚的发展时期、发掘历程、良渚玉器、漆木器、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在她的视频号中,都是满满的干货,甚至让不少粉丝误以为她是良渚博物院的讲解员。
商迪菲也要求琮宴的服务员们了解良渚文化的知识,为了让服务员们熟悉这些内容,她要求大家每个月至少去良渚博物院参观一次。
曾经有一位小学生参观完良渚博物院来琮宴吃饭,饭后在餐厅写参观良渚博物院的作文时,有些细节想不起来,就问餐厅里的服务员。没想到服务员一一作答,令家长非常惊讶:“你不会是来勤工俭学的历史系大学生吧?”
有客人问,玉琮这么有代表性,为什么餐厅里却很少看见,没有被做成盛菜的容器,也没有玉琮造型的菜品。商迪菲说,玉琮虽然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但它是中国至高规格的礼器,同时也是权利、身份、财富的象征,即使在现代也要对文化心存敬畏,让它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场合,不能随意使用。
商迪菲告诉记者,越喜欢良渚文化发现自己越需要学习,琮宴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才可以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她和团队会继续努力,增加新的展品,研发和良渚文化有关的菜品和一些文创产品,让良渚文化更好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