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路向西晋级勇士

返回

敦煌,一路向西晋级勇士

作者:本报记者 陈婕 本报通讯员 吴凌云 摄 Michael 阅读数:0

  本报记者 陈婕 本报通讯员 吴凌云 摄 Michael

  “敦,大也;煌,盛也。”8月,趁着学生时代最后一个暑假,Michael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前往历经汉风唐雨洗礼的敦煌,圆了他作为地质学专业学生的一个梦。

  时下,正值旅游旺季,周遭选择出游的朋友也大有人在。但是,Michael朋友们的选择大多都集中在云南、九寨沟这些被Michael理解为“不够男人”的出游地。Michael说,选择敦煌,就是觉得那是一个够MAN的出游地。最终,Michael独自踏上这条西天取经之路。

  鸣沙山上的勇士

  启程之前,心中不免有朝圣的心情,甚至带一些些小紧张。飞儿的一首《月牙湾》一直是Michael的IPOD里保留曲目,喜欢那种弥漫着异域风情的旋律。于是敦煌游的第一天,他决定前往鸣沙山和月牙湾。

  看到鸣沙山的第一眼,Michael便兴奋起来。亲身体验过在沙漠中行走的困难后,方才醒悟,走一步退半步的艰辛不是一个勇士所能控制的。一座高20多米的小沙丘,Michael足足爬了半个钟头,带着的两瓶水也早就一饮而尽。

  当Michael一鼓作气爬到沙丘顶端时,回头望去,看见一串自己的脚印,深深浅浅,弯弯曲曲,看不到尽头。那一刻,Michael颇为得意与自豪。

  虽然Michael学了8年的地质学,书本上对于这些地形地貌的了解已是数不胜数,但是百闻终究不如一见。

  浩瀚无垠的沙漠本就是一种奇迹,更神奇的是在这沙漠中有一汪清水。当一洼月牙湾出现在Michael面前时,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迎面而来。

  春风不度玉门关

  车一路向西驶往玉门关,荒凉之感渐渐袭来,有好几十公里内甚至都没有看到其他人。

  听早前来到此地的驴友说通往玉门关的途上会有野骆驼出没。于是,Michael睁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一丝与野骆驼亲密接触的机会。玉门关景区还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沙生植物等。这些景物与蓝天、大漠、绿草构成了一逼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 

  Michael说,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地质学专业的Michael说起来头头是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首小学时就朗朗上口的名句直到Michael来到此地才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当然除了荒凉,更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中华民族的伟大仿佛就被凝固在了这土堆中。”Michael说。

  魔鬼和勇士的终极较量

  玉门关之后,就是Michael此行的终极目的——雅丹魔鬼城。专业的地质学背景再加上爱冒险的精神所致,雅丹一直是Michael魂牵梦绕的地方。

  雅丹地质公园内集中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真是惟妙惟肖。”

  Michael解释说,在平坦的河床上,一座座土丘峰峦突兀耸立,就像是一幢幢建筑高低错落,“教堂”、“寺庙”、“蒙古包”,甚至连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布达拉宫”、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狮身人面像”等世界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缩影。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建筑艺术的展览馆。“鬼斧神工这个成语的意境第一次领略到。”

  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好像真的会发出恐怖的叫声,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雅丹得名“魔鬼城”。“雅丹里面风非常大,不要携带太多东西,注意保护环境,别乱丢垃圾,帽子围巾什么的都得戴好,一不小心就被风吹走了。”

  三天的敦煌游,在雅丹魔鬼城处达到了高潮,也画下了完美的句号。“他们的美,美在荒凉,美在沧桑,美在历史。”这一段西行之路,Michael形容为一段取经之路,除了不断地体会伟大先人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大漠中设立的雄关漫道外,Michael说,这还是自己从男孩到勇士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