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淳老人 一生无憾
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阿沛·阿旺晋美都是精神矍铄、腰板挺直,这位当过兵的长者一生热爱运动,常年坚持锻炼身体。闲暇时,打上几局桥牌,是他最中意的消遣方式。女儿说,父亲是无憾而去,“他始终对自己在这一生里所做的事没有任何遗憾。”
爱看球赛好打桥牌
年轻时,阿沛·阿旺晋美当过兵,军旅生涯使他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西藏高原空气稀薄的河湖中,他能长距离地游泳。喜爱体育活动,为他健壮的体魄打下了坚实的底子。即使80多岁高龄时,他依然耳聪目明,腰板挺直,不用拐杖即能快捷自如地行走。
爱运动的习惯,使阿沛·阿旺晋美对体育赛事十分关注。晚上的电视节目,每当有足球、排球赛的实况转播,他便和家人争睹为快。
和儿孙辈摆开牌局,打上几局桥牌,是阿沛·阿旺晋美最中意的消遣方式。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经常打桥牌,能使思维更加敏捷,受益匪浅。休息时,他还热衷于下围棋、看体育报刊等,对桥牌、围棋类的杂志,更是兴致浓厚。
练习书法的爱好也如影随形地伴随着阿沛·阿旺晋美。他对藏文书法和汉字书法都有涉猎,一尺余长的条幅能一挥而就。他从书法中修身养性、乐以忘忧。
阿沛·阿旺晋美的饮食只求简单,加奶的红茶和几片面包,是他经常的早餐;中午,常弄点面食;晚餐时,只炒一两种川菜或藏菜。
生活上,阿沛·阿旺晋美特别有规律,每天早晨起来以后就做自我按摩,然后散步,以前他喜欢到大街上散步,每天散步约一个半小时,往返6公里。后来年纪大了,他就和夫人每天在院子里散步。夫人才旦卓葛也出生于贵族世家,知书达理,与丈夫志同道合,相濡以沫。才旦卓葛的藏文很好,过去阿沛·阿旺晋美的许多藏文书信和文稿都是由她帮助抄写的。
家人说,阿沛·阿旺晋美的心态一直很好,待人宽宏大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品性温和,与人为善。再大的事也能挺得住,很少见他对人发脾气。
“父亲一生没有任何遗憾”
历史总是由众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节点连缀而成,而有幸的是,在近六十多年的历史中,阿沛·阿旺晋美却总在每一个关键节点挺身而出。
阿沛·阿旺晋美的女儿才旺,也是他的秘书。在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到北京签订十七条协议时,5岁的才旺是唯一跟随父母到京的孩子。
“他是一个非常慈祥的父亲,对孩子言传身教。虽然他出生在旧西藏,但是他的品格、待人处事各方面都显现不出来他的身份。他特别平易近人,包括对我们周围的工作人员,对一些同事,对老朋友,他都一视同仁,从来没有摆出他所处身份的架子。大家对他特别敬重,就是因为他平易近人。”
在女儿看来,父亲是安详离世,没有任何遗憾。“父亲始终对自己在这一生里所做的事没有任何遗憾。”
饱读史书的爱国主义者
李佐明先生是阿沛·阿旺晋美的老相识。这位81岁的老人退休前曾任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在很多时候都是他作为翻译,成为阿沛·阿旺晋美和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桥梁。
李佐明回忆道,“我们进藏的时候,当时西藏区政府为欢迎进藏部队的干部,搞了个宴会。我们在宴会上就认识了,以后有好多事情我跟他联系,这样就很熟了。”在李佐明心目中,阿沛·阿旺晋美是一个杰出的奇雄,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他这个人特别爱研究历史,读了很多藏文历史书,也是从这些书籍里面,他始终认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他看了藏文的历史书以后,能得出一个认识。我觉得对我们年轻人来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解决对现实社会的认识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勤学、好用脑子;读了书,不是死读书,他读了书要消化,用历史的知识来研究现实的问题。”李佐明说。
阿沛·阿旺晋美生前语录
“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我作为亲身经历过新旧两个西藏的见证人,深感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只有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当中,西藏才会发展进步,人民才会幸福安康,历史雄辩地证明,搞“西藏独立”是没有出路的,是注定要失败的。作为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我希望达赖喇嘛按照中央的要求彻底放弃‘西藏独立’,回到爱国立场上来,中央与达赖喇嘛接触商谈的大门是敞开的。我还衷心希望那些漂泊在海外,心系故土的藏族同胞,为家乡和父老乡亲做些有益的事情。”
——摘自2009年3月24日,阿沛·阿旺晋美的文章《牢记历史把握未来》(刊于《人民日报》)。
“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每个关键问题上,小平同志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提出的指导方针,都是完全符合西藏实际,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推动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稳步、健康地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摘自阿沛·阿旺晋美1998年2月出版的《回忆邓小平》中的《坦诚教诲终生难忘》章节。
“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西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标志着藏汉民族团结关系的增强,同时,西藏人民也从此走上繁荣幸福的道路,我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5期《阿沛·阿旺晋美回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谈判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