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门前,总有一串脸盆在排队

返回

大马弄里有个“野生河鲜大王”

店门前,总有一串脸盆在排队

阅读数:0

  我的菜场我的菜

  本报记者 余雯雯 本报通讯员 贝楚楚

  

  

  去菜场买菜,有见过背对着顾客的摊主吗?今天要出场的这位,是凤凰山下大马弄里响当当的“野生河鲜大王”,他卖的都是当季最时鲜的野生河鲜。去他的摊位买菜,基本见不着他的正脸,只能“膜拜”他的后背。最有意思的是,他的店门前,总是有一串脸盆在排队。

  客人都自觉用脸盆排队

  大马弄的这个菜场,是老底子的“弄堂菜场”,摊位都紧挨居民楼。找到大马弄5号的门牌,就见到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背朝外,正快速地剖开一个又一个蚌壳。他就是严师傅,16年来一直在大马弄摆摊卖河鲜。当下正是吃河蚌的时节,所以他的摊位门口堆着各种大小不一的河蚌。

  记者站了10来分钟,顾客从没间断过。有意思的是,顾客到了这里,都很自觉地排好队伍,拿起小脸盆在“河蚌山”里挑选合意的河蚌,选好了把脸盆按先后顺序排放,等待严师傅来处理、过秤。老客朱大伯说:“这种‘脸盆排队’省了我不少时间。我可以先到别处去买菜,等下直接过来付钱、取货就行。”

  野生河蚌,每天从德清捞来

  “他的河蚌,我吃过一次就认牢了,味道比农贸市场里的好很多,10块3斤,便宜。现在鱼虾都涨价了,就他家的河蚌这几年来都是这个价。”还没等严师傅开口,旁边的顾客就帮他做起了广告。

  “我晓得,他是德清水塘里打捞来的河蚌,野生的,你看,大大小小,看起来不好看不匀称,但味道好得很。他是塘栖人,还有四个人帮他捞河蚌呢。”老客户朱大伯很爱逛菜场,因为买多了,对严师傅的情况了如指掌。

  严师傅乐呵呵地点点头:“是的,原来我在塘栖老家弄来河蚌,现在那边河水不行了,就到德清去弄了。我每天都会带上五六百斤河蚌来摆摊,一般10点左右卖完收摊。”严师傅说,他的客人,很多都是在凤凰山附近早锻炼的市民,锻炼完了顺便买个菜回家,“也有的是从拱北小区大老远跑过来买的。”

  正说着,一位骑着老式自行车的大叔过来问:“嗨,今天有鱼吗?”“不好意思,今天只有3条黑鱼,早没了。”

  时令野生货,回头客要提前预约

  “他的野生河鲜可是牌子响当当的啊!”严师傅只租了房东的一个后门摆摊位,房东是严师傅的亲戚,对他的生意很是熟悉。

  房东指了指“河蚌山”边的一个蓝色的长方形箱子,笑着告诉记者:“你们来晚了,这里面装的可是好货色——野生黑鱼、野生泥鳅。像这样的野生泥鳅,不是天天都有,要看运气才能抓到,不少产妇都会打听着来这里买,很补的。回头客都要提前预约呢。”

  随着日头升高,河蚌卖掉了大半,人慢慢少起来,严师傅空下来了:“我就是靠天吃饭的,而且都和水有关系。这段时间是河蚌季节,卖到6月份就不卖了;6月到10月主要卖藕,塘栖的藕是有名的,西湖藕粉都产自那里;10月以后就会开始卖荸荠、时菇儿。”

  严师傅的生意看起来不大,但也很有讲究,照现在很潮的词去套就是很低碳:“我家里还养了10来只鸭子,河蚌里面处理掉的东西我带回去给鸭子吃。到过年边,鸭子大了,我就拿来卖。”

  最后问他为啥背对着顾客做生意,严师傅乐开了:“房子里面比较暗,在外面处理河蚌、鱼、泥鳅,又亮堂又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弄脏房东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