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正骨专家有点牛

返回

弯着腰进来,挺着胸出去

这个正骨专家有点牛

作者:朱银玲 阅读数:0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有些患者几十年反复发作,求医无门。7月28日,本报养生版刊登了《他有一双神奇的手》一文,介绍了杭州日初脊椎正骨医院院长叶日初治疗腰椎和颈椎疾病的正骨疗法。报道刊登后,本报养生热线0571—85310567几乎被打爆了,日初脊椎正骨医院更是人满为患。

  近三个月过去了。几天前,记者带着好奇来到这家医院,又一次走近叶日初,为读者朋友们解密这个神奇的人物。

  天然氧吧中的“养身会所”

  绿树掩映,鲜花点缀,溪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这就是位于杭州灵隐支路的白乐桥村。杭州日初脊椎正骨医院,就坐落在这个天然氧吧般的村子里,医院就像养身会所。

  走进医院,大厅里坐着一排共十多个中年女人。大家谈笑风生,就像是邻居们在一起拉家常。原来,她们都是这里的住院病人。每天午休后,大伙都习惯坐在大厅里聊聊天。

  挂号窗口上贴着一张通知,上面写着:叶院长每日限挂40个号子。原来,叶院长还是“限量问诊”的。一名护士告诉记者,叶院长每天从早上一直要忙到下午一、两点,常常连中饭都顾不上吃。“每个病人他都看得很仔细,问得很耐心。正骨疗法,不仅要用脑,还要付出体力。所以,叶院长四十个病人看下来,很累的。”

  弯着腰进来,挺着胸回家

  袁女士今年65岁,腰部酸胀了多年,痛苦不已。她告诉记者:“你别看我现在直起了腰,一个星期前,我可是弯着腰进来的。”她说,10月6日,她第一次知道,原来折磨了她多年的疾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让我开刀,我年纪大了,坚决不开刀。后来我开出租车的外甥听说了,就带我来找叶院长。叶院长轻轻松松地按了一把,我的腰就能直起来了,而且也不怎么感觉到痛了。”袁女士说,外甥因为长期开出租车,也有同样的毛病,到叶院长这里看了几次后,腰疼几乎就没再犯过。

  “现在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很多。这其中,不少人都是因为骨与骨之间的错位导致的。正骨,就是要把这些错位的骨头位置给摆正了,不再压迫神经。”

  叶院长说,道理说说简单,但要实施起来,还是很不简单的。它要求医生不仅要懂人体骨胳构造,而且手法要科学。一般的没有医疗资质的按摩推拿店是不能随便扳动人的头颈的,搞得不好,顾客有可能被扳成瘫痪了。

  老外也慕名而来

  口碑这东西,就像是无形的快速传播器,有着强大的力量。这不,连远在德国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有个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区经理,是个德国人,患有非常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在德国慕尼黑骨科中心分别动过三次手术,但每次开过刀后不久,又旧病复发,痛苦不已。

  “四年前,他通过朋友介绍来到我这里。我发现他左右两边的腰椎不平衡,一边大一边小,就开始为他调整。我前后为他调了十几次,现在腰椎两边几乎平衡了,他已经能像正常人一样活动自如了。”他说,这位德国朋友一年要到杭州来两次,每次都是一下飞机就直奔他这里。看到语言不通的德国人对自己竖起大拇指,叶院长说心里很自豪。他说,他的洋“粉丝”还不少呢,仅仅在西班牙马德里就有二十多人,欧洲各国华侨经常组团前来诊治。

  而这一切的由来,不得不归功于他的独门绝活——恩师冯天有将军独创的治疗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即从脊柱椎间力平衡紊乱、失稳,看待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动态变化,改变了过去只是静止地、孤立地看待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认识,建立了新的概念。这个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居世界领先水平。

  为病人带去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孙思邈曾在《大医精诚》中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大医”修养有两个方面:“精”与“诚”,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叶院长说,这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1990年叶院长师承北京空军总医院副院长少将军医冯天有。学成归来离开北京前,从不轻易夸赞他人的冯天有对叶日初好好表扬了一番:“我带过不少弟子,但得我真传者不多,你是其中一个。你的手法稳、准、轻、巧,你要尽最大可能去解除更多人的痛苦。如果将来到了地方上,希望你能建造一所专门的正骨医院,这曾是我的心愿,因为中国有太多人在经受着腰椎、颈椎病的折磨……”

  现在,叶日初用他这双神奇的手,让数万名被腰椎颈椎折磨的病人摆脱了痛苦,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源于一个信念:“我要为更多的病人服务,为他们带去幸福,这样,我也就幸福了。”

  叶院长说,他已有40多万次正骨经历,但全国能掌握正骨这门医术的人还很少很少。如何让这门绝技世代传下去,让它继续发扬光大,成了他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专家名片:叶日初,1981年入伍,1983年考入空军吉林军医学校,1987年毕业后分配到安徽蚌埠某飞行学院任航空军医,跟随名医冯天有教授学习脊椎正骨手法,现在他是杭州日初脊椎正骨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