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出场 谁遭“暗算”

返回

麦家出场
谁遭“暗算”

电影《听风者》明年暑期档
火并周星驰甄子丹

阅读数:0

  以麦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如今以至少一年一部的频率亮相。今年上半年电视剧《风语》和《风声传奇》荧幕PK,前年更有电影《风声》囊获两亿票房。如今,改编自麦家小说《暗算》的电影《听风者》也于本月初在上海开机。

  “4月份我拿到剧本的第一稿,就觉得靠谱,3亿票房应该不是问题。”昨天,麦家在媒体面前甩出这句话,给在他身边的投资方、浙江金球影业总经理汤震吃了颗定心丸。看来,过亿的投资是值了。

电影和小说有很多不同

改动比《风声》更大

  自打《暗算》的电视剧火了,《暗算》又获得茅盾文学奖,就一直有人追着麦家要买电影改编权。“早在4年前,就有好莱坞一家公司花80万买版权,中介公司还从中扣下了70万,但最终还是没有拍成。”麦家说,对于自己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他的态度很简单,不看价钱,只看团队。

  这次是,著名的麦兆辉与庄文强这对“黄金搭档”出手,又有华策影视投资撑腰,所以麦作家给出了一个“友情价”,就同意授权了。

  但改变终究是有风险的。就如之前的《风语》,纵使有麦家和刘江的强强联手,并没有带来“1+1>2”的效果。故事情节没有想象中的悬念丛生、紧张刺激,男主角没有深沉内敛、光芒四射,很多戏围绕着情感不紧不慢……电视剧播出后,网上各种负面评价不断,不少观众直言,和原著有极大心理落差,刺得《风语》伤痕累累。

  比如第一集中,胡军扮演的陆从骏临刑前说,能抽支烟吗?此时有人掏出现代才有的一元钱打火机,“啪”地给点上了;陆从骏在文件上签名时,竟然赫然写上“陆从俊”而非“陆从骏”;再如密码专家海瑟斯说:“整个重庆只有一个哈佛大学博士后学位的教授,就是我!”有网友笑称,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博士后是学位的说法。

  对于修改剧本的编剧的漫不经心,现场拍摄时的随意,造成失误频频,麦家是委屈的:“这种差错像苍蝇。”

  但这回他拿到第一稿剧本,还是比较满意的,“作风果然严谨。”

  这次麦家不会参与编剧工作,“电影和小说本来就是两个生命,我不懂影视剧创作,参与等于捣乱。我能做的只有等待。成了,我分享名利;如果不成,我继续写好自己的小说就行。不过看了第一稿剧本,我觉得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

  制作方透露,电影和小说依旧有很多不同,改动甚至比《风声》更大。

早早预订明年暑期档

和甄子丹周星驰拼票房

  或许是自己的作品和影视剧频频“联姻”,麦家对影视剧市场以及受众口味的“把脉”都已经相当精到。

  比如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谍战剧,在麦家眼里是良莠不齐,“大部分质量都只处于中下水平,精品不多。但谍战剧收视还过得去,是因为之前已经培育了一批谍战迷。”

  但在他看来,谍战电影比谍战剧难度更大,“虽然国产的谍战电影不多,但谍战电影在国际上已经是个大家族,《007》、《碟中谍》、《谍影重重》、《玫瑰陷阱》都是经典系列。类型电影有一批类型观众,他们的口味已经很刁了,不是靠几个场面、一点噱头就可以糊弄的。这对创作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必须站在国际高度,而不是自家门口。”

  所以此前《风声》宣传时主打“酷刑牌”,但其实小说是没有什么酷刑,“酷刑是高群书导演为了电影的画面震撼力而加上去的东西,并非我的创作。”这样的搏眼球方式在麦家看来并不算高明,“聪明的观众都知道,在内地的电影审片制度下,电影能出位到哪里去。这次《听风者》就不用了,光主创加主演4张名片,就足够抢眼了。”

  但投资方显然不满足于此。“设计窃听设备的道具以及后期特技,都会很给力。” 浙江金球影业总经理汤震说。

  未出炉就有了“好卖相”,片方更是早早预订明年暑期档或“十一档”,不惧与甄子丹主演的《大闹天宫》、周星驰导演的《大话西游》、刘镇伟的新片《血滴子》甚至是好莱坞大片《蜘蛛侠》展开PK。

  本报记者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