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返回

释永信: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阅读数:0

  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座少林寺。

  第三十代方丈释永信,也有他心中的少林寺——一个能在全世界有影响、受尊重的禅宗祖庭、佛教名寺。从1987年接任住持算起,24年里,他把破败不堪、贫困不堪的少林寺变成了气象宏伟、僧侣众多、各国政要纷至沓来的少林寺。他的确实现了少林寺的中兴。

  但流言开始传来传去。“海外别墅”、“美元存款”、“包养情人”……释永信和少林寺的面貌变得模糊,甚至丑陋。直到10月13日,少林寺发出一纸悬赏令:谁有证据,请来举报,奖励五万!

  高僧也被逼出了急脾气,那真相到底如何?为了采访更深入,记者提出跟随释永信一天的生活,并在寺院周围寻访一周。几天里,他的态度从回避,到简单应对,再到敞开心扉,最终道出一个少林寺方丈的真实心声。

  对传言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为了赶上释永信的节拍,记者也和他一样,凌晨4点就起床。凌晨5点,嵩山还一片漆黑,释永信已经和近300位僧众来到大雄宝殿诵经。6点,他们前往东侧的斋堂。食物非常简单,一勺粥,一勺煮青菜,一个馒头,可以多要,但必须吃光。他们吃饭很迅速,期间不能说话。

  一到8点,景区开门,少林寺的气氛就全变了,完全是个旅游景区和闹市,和尚们退居东西两院,释永信也搬到侧院一个小院落里修行和处理事情。有宾客来访,他再专门挑个僻静的地方,如图书馆,坐下来静心谈话。下午6点山门关闭,他才回到中院的方丈室办公,晚上9点准时休息。

  释永信就在这“朝五晚九”的生活中,见缝插针地抽时间,寻一处安静的角落,回答记者的提问。

  记者:这次“情妇”、“私生子”传得很厉害,您是什么态度?

  释永信:我一直不接受媒体采访,就是不想回应。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事,我们心里踏实。至少佛教界和熟悉我们的各级主管部门,对少林寺都很了解和认同。要是按网上那种说法,我们早就出问题了,走不到今天。

  记者:北大女生李靖倩、社会名人杨澜,和您什么关系?

  释永信:网上说的那些人,除了杨澜我见过,其他都不认识。这些事情不值得说,一来一往的,没意思,不说了。

  记者:不想澄清吗?

  释永信:没有必要澄清,遇到这样的事,就让它过去。佛教教义中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我们只往前看。有些事情靠时间和空间来解决,时间和空间不够的话,你现在努力解释也是很累的。

  记者: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悬赏举证?

  释永信:事情是10月2日发生的,7日引起社会注意,13日才发声明。我的初衷就是不理睬。但很多社会名人和明星被卷进网上的传言,他们都希望少林寺能有个态度。我的弟子和信徒们也不理解,经常会和我说起这些事,觉得难过。

  谈财产

  “用几十年的时间来检验”

  几天中,记者见到的释永信,除了早晨诵经时会穿方丈的袈裟,平时的穿着和少林其他和尚并无两样。他口袋中揣着一款普通品牌的手机,也并非传言中的苹果手机。不过,白天办公的侧院里,倒是停放着传说中那辆豪华大众越野车。

  记者:我看到了您门口的豪车,不过没有看到您穿豪华袈裟和用苹果手机。

  释永信:(笑)汽车、袈裟和苹果手机是有。车是政府奖励给我的,我平时穿的袈裟和全国其他和尚没什么两样。几年前,别人确实送了我一件云锦袈裟。当时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识了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他们有这种传统技能,就制作了一顶袈裟送给我。他们向媒体披露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工、价值多少。我一次也没穿过,就当信徒送的一件礼品,等少林寺博物馆建成,可以放进去留给少林寺的子孙。至于手机,等现在这部用坏了,我才会换。

  记者:您个人收入呢?

  释永信:我主要是红包钱。另外一个月的单资是700元,相当于工资。红包来自信徒供养我的钱,大部分用在下院(僧寺分院)的恢复建设上,因为少林寺的钱只能在登封境内用,不能用到登封境外的寺庙,所以要我自己出。还有我的弟子求学,包括海外留学,费用都是我出。我们出家人也不讲究吃穿,我的钱也没有别的用途,从来不买什么东西,也不应酬,没有接待费用。

  记者:您在国外有别墅吗?那30亿美元是怎么回事?

  释永信:(笑)现在说这个和尚有30亿美元的存款,再过几年谁会相信?用几十年的时间来检验吧。我不想纠缠在这里,我现在更多的精力,是考虑少林寺今后的生存和传承问题。

  记者:如果早知道做海外传播会引起这些流言,是不是就不做了?

  释永信:理想和现实很难统一,出家人,我们也希望自己待到山洞里面,搭个茅棚,一辈子清修。要都是这样的话,佛教的传承也就没了。不能为社会服务,社会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全球化越来越近,少林文化是区域文化,只有被世界认可,我们才不至于被边缘化。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知道,不能待在“山洞”里?

  释永信:1994年。那时候地方上一个肉食加工厂推出一款少林牌火腿肠,在中央电视台大肆做广告,以山门为背景,从山门飞出几根火腿肠,用少林功夫把火腿肠一根根斩断。我们忍无可忍,提出来这是对佛门的侮辱,却遭到很多威胁。当地很多干部,社会上很多无赖,都来威胁我们。他们把现金送到我的房间里,要私了,让他们继续用少林寺的牌子,我个人得好处,寺院得好处。那不行。结果官司打了两年半,在全国是首例寺院官司。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争议的焦点。但我开始关注知识产权的问题,开始了解国际上的惯例,有了注册商标的意识,申报了文化遗产项目。

  谈根源

  “外界故意贴商业标签”

  从一根火腿肠开始,少林寺被裹挟进商业化的浪潮中,再也没有退路。由于过去少林寺复建,曾拆迁过周边居民的房子,引发过矛盾,不少人推测,此次针对释永信的网络传言,也可能和周边居民有关。

  记者:这次的网络传言,和周边居民拆迁有关系吗?

  释永信:我感觉没关系,与拆迁、上市都没啥关系,就是个别人经常在网上弄些猎奇的东西,大部分人跟风,没别的。

  记者:现在案件进展如何,公安部门和您沟通过吗?

  释永信:到目前为止,我们报案后,他们再没有问过我们,他们比较紧张和谨慎,我也不知道进展。

  记者:可是在所有和尚里,您的负面消息最多。

  释永信:外界是故意给少林寺贴上商业化标签,很多人打着少林寺旗号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武馆、武校、旅游……他们和少林寺都是邻居,我们又能说啥?其实和少林寺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山门外面,一个最小的6平方米摊位,当地政府拍卖到72万一年,一天要卖多少才能收回成本。所以一碗凉皮好几十块,游人都归到我释永信头上。其实山门外的事情,我完全管不了。

  但负面消息多,也很正常,如果少林寺破烂不堪,没几个游人问津,就没有这些事了。少林寺从一个破烂不堪的寺庙,到现在有了国际影响力,你从社会上获取多少,同时就要承担多少。

  谈未来

  少林寺绝对不能上市

  2009年10月27日,一则“少林寺被登封市政府秘密运作上市”的消息,将少林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猜测,释永信从中拿了好处,甚至有报道称,释永信想要少林寺上市。

  记者:关于上市风波,您的态度如何?

  释永信: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原来文字上说包括少林寺,经过我们多次干预,领导现在口头上说不包括。少林寺绝对不能上市,这将断送少林寺1500年的传承,少林寺将会不复存在。

  记者:但人们相信您要上市的说法,因为您是第一个获得MBA学位的僧人。

  释永信:这个MBA的学位也是社会传言的,根本没有。我过去文化水平不高,出生在农村,不可能接受优质教育,现在水平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