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男女
孔子的《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后人为此将“饮食男女”,统归为“人性”之意。于是,钱钟书在《围城》中曾写道:“年龄是个自然历程里不能超越的事实,就像饮食男女,像死亡。”
然而把这个成语拆成“饮食”和“男女”两个词汇来看,那就是“生存”与“繁衍”。《孟子》中的告子曰:“食色性也”大意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与男女。
先说“饮食”,中国人都讲究“民以食为天”。“饮食”能够保障的不仅是人类的生存,它更是作为一种文化,根生在人们的心中。
中华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发展到清代初期,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如果再算上地方特色小食,那就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的“饮食历史”也是中国的“人文历史”。我国有一种餐桌文化,餐桌正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的最好场所。
早期,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就将《饮食男女》作为收官篇。这是一个围绕在家庭饭桌上的故事。从表面上看,身为台湾大厨的老父亲和三个女儿,依靠美食维系着其乐融融的家庭关系。但事实上,各自在情感上都面临着不同的麻烦——闪婚、投资失败、未婚先孕、续弦娶妻。家庭伦理的冲突在一张小小的饭桌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时隔十几年,一部《饮食男女2012》再次围绕家中的饭桌展开。这一次,餐桌上的美食变成了素食,导演正是力图透过“素食”隐喻一段跨越五十年的纯净爱情,呈现中华美食中的人文哲思与药膳之深层涵义。
再说“男女”。从美好的角度说,“男女”结合不仅是完成“繁衍”,还衍生了“爱情”和“婚姻”。为此,更多的导演也愿意在“男女”身上做文章。
比如《瘦身男女》,两个都被人嫌弃的胖子,在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下,将坚定友情升级为浓厚的爱情。
比如《单身男女》,演绎了男版“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抉择。婚姻究竟是风花雪月的浪漫,还是细水长流的平淡,杜琪峰给了女人重新思考“婚姻”的机会。 当然还有《都市男女》、《抉宅男女》、《爱情男女》等一系列电视剧。最终,“男女”的矛盾、冲突、纠结不过围绕的都是“爱情”或“婚姻”本身。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喜欢把饮食和男女结合起来看问题。
比如说“活色生香”,这个看似描绘饮食的成语实际却解释了在男人眼中,女子妖娆妩媚的直观感受。
再比如说“抓住男人的心,就先掌握男人的胃”。毫无疑问,饮食的控制与爱情的控制密不可分。
吴镇宇主演的《双食记》让人看了不仅会对饭桌上的美食产生恐惧。因为一道道的美餐它可以是食补,也可以是毒药。男人不会明白,当女人控制了他的胃时,有时候并不是要控制他的心,而是要结束他们的爱情。
木木
温馨提示:打开华数互动电视,关注更多与“美食”“爱情”有关的精彩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