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锅集团重型装备制造基地——
34年工龄的老焊工:企业转型,生活升级
杭州半山西北,崇贤镇,杭锅集团重型装备制造基地。53岁於惠民从焊机操作台上探出头来,“来啦!”声音特别洪亮。在嘈杂的车间干了半辈子,他习惯了。
拥有34年工龄的於惠民,是杭锅经验最丰富的焊工之一。他所焊接的是高压汽包,是锅炉的心脏部位。“有句话说得好,锅炉质量好不好,全看焊缝怎么样。”
在大家眼中,於惠民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有一年刮台风,已经回家的於惠民越想越不放心,又冒着狂风暴雨赶到厂里,在锅炉边守了一夜。可就是这样一名老师傅,也经历过一段郁闷期。“那场台风,不是我能防得了的。”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杭锅也深受影响。报表显示,那一年杭锅主营业务利润较2007年下降了不少。此外,设备老化、资金短缺同样困扰着这家拥有50多年历史的老牌国企。“企业订单少,利润少;而对于我们工人来说,就是没活干,收入低。”在於惠民看来,在杭锅,像他一样爱岗敬业的员工很多,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人哀叹,有人离开。选择坚持的於惠民,等来了转机。2009年起,杭锅开始大批更新设备、提升产品线。“比如这台宅间隙埋弧自动焊接机,相比旧设备,可以省30%左右的材料,30%的工人工时,焊接质量也更好。”新武器上阵,於惠民的干劲就有地方发挥了。新设备没人会用,他夜以继日地钻研琢磨。人们常常看到於惠民在焊机操作台上,一待就是一整天。自己研究透了,他又去指导别人用。谁有问题,无论多晚,只要一个电话,於惠民保准会到。
依靠新设备与新干劲,杭锅的产品质量得到了飞跃。於惠民说,自己车间的零部件合格率,最低的时候只有90%出头,而如今已达到99%以上。“10个点合格率,可能一般人看来没什么概念。可要知道,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就得全班人马停工返修,一修就是一周。你说,对效益的影响该有多大?”
2009年以来,杭锅迎来了大踏步发展。财务报表显示,2009年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3.75亿元。而2008年,这两项数字分别为26.1亿元、1.35亿元。2011年,杭锅主营业务收入达39.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4.59亿元。同年,杭锅股份正式登陆A股。
杭锅的发展,也是浙江国企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其业绩的快速增长,很大一部分源自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近年,杭锅集团陆续承接了多项核电、军工项目,收益颇丰。
於惠民说,一个员工的命运,其实是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好了,员工才能幸福。”这几年,是於惠民获得最多荣誉的几年。从市里的技术带头人,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几乎拿全了。这几年,是他们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於惠民估算,五年内车间员工的平均收入增加了60%以上。去年,於惠民刚搬进了新家。120多平方米,公积金贷了50万元。“妻子退休了,如果我的收入没保证,也没有底气敢贷这么多钱。”
如今,於惠民最大的目标,是为厂里多培养人才。“焊工是个体力活。以我现在的年纪,上机操作精力肯定不如年轻人。所以,我希望他们学会我的技术,为厂里多贡献一些力量。” 本报记者 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