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逐的夜排档
在千岛湖镇生活了十几年,关于大排档的记忆是相当深的,因为那一批为了生存而摆摊的人们为千岛湖的夜带来了许多的乐趣。他们过着与常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凌晨三四点收摊回去睡觉,下午四点多起床采购食材,晚上五六点准时地把自己的摊位铺开。
只是,随着千岛湖镇的声名远播,高档的饭店、特色的农家乐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意渐渐清淡。很多人都已改行,现在只在秀水街那边保留了几家。
那些年,吃着大排档,吹着凉凉的夜风的记忆,也日渐消散。
回忆:拿着三四百元的工资,和同学好友吃吃大排档
大排档算是市井餐饮,初次出现在千岛湖是在现在的丁字街老财政局门口那一排板棚式的排档,老客运码头门口也有。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原来的饮食服务公司的职工下岗。厨师为了生存,在新安大街,如今的宾佳超市门口那条街上一字形排开,李家坞口至枇杷园那条街,摆满了夜宵摊点。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经常和几个朋友同学一起去这几个地方吃夜宵,尤其是夏天,踢完球或游完泳回去换身衣服,然后找一家排档,点上几个小菜,喝上几瓶啤酒,一边看来往行人(尤其是美女),一边享受生活,大家面对面地坐着胡吹乱侃,经常到快十点才散去,各自回宿舍。在工资只有三四百的当时,这样的日子算是奢侈了。
变迁:为了市容整洁,大排档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正赶上千岛湖镇创国卫,沿街摆放的大排档严重影响了千岛湖的市容市貌,尤其是污水现象极为严重,政府规范了大排档,先后把大排档的地方迁到了冬瓜坞菜市场边上,现已经是千岛湖饭店了;老客运码头边上,现为绿城喜来登大酒店。在原西园码头被填后,广场没建成之前,也曾成为大排档的摆放点。夏天男人们光着膀子吃菜喝酒,时而还能听听吉它弹奏的歌声。到了冬天,用帆布、雨布搭成帐篷,坐在里面免了被风吹,从外望去有如一个个蒙古包。
归属:大排档将重现秀水街,十月底动工
广场那处大排档之后又两次搬迁,首先是搬到现在广场二期现西园码头那处,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由于临湖,我特别喜欢去那里吃,夏天一边喝酒一边吹着从湖面来的晚风,日子过得比神仙都要舒服。
此时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了,来千岛湖的游客日益增多。许多游客也经常去大排档凑个热闹,于是乎大排档又出现拉客、宰客的现象,曾经有一盘田螺卖了80元的记录,老板告诉游客这田螺是千岛湖里野生的,要潜水10米以下才有的。当地人只是付之一笑,却给千岛湖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
广场二期如期开工,原保安公司和大排档都要搬迁了。大排档搬至原丙纶厂与开发区管委会中间那块空地上。随着绿城工程的开工,千岛湖购物广场的立项,大排档的命运再一次摆上了日程,为了千岛湖的整体形象,及市容市貌建设的要求,大排档要求全部入住营业房。于是原有三处大排档一夜之间全部被取消了。现只有在秀水街边上保留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