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长寿村的长寿之谜
华舒琳
你知道吗,富阳春建乡有个长寿村,名叫大唐村。笔者从富阳民政局了解到,富阳目前有26位百岁老人,其中春建乡大唐村就有两位。日前,笔者来到大唐村,探寻这里的长寿之秘。
101岁的老奶奶,很喜欢吃肉
在村民的带领下,穿过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我们来到了五代同堂的百岁老人郭桃英家里。在家门口的小道上,我们遇上了正要出门种豌豆苗的郭桃英的儿子周永标爷爷。周爷爷身体硬朗,脚步平稳,完全看不出已有80岁的高龄。
山脚下,青砖白墙的老房子内住着郭桃英老奶奶和儿子儿媳三口人。屋门口的小猫和老猫相拥躺在地上晒太阳,对我们一点也不怕生。
郭桃英老奶奶今年101岁,虽然有些驼背,耳朵也不太听得见了,但思路都还是很清晰,走路有时候也不需要拄拐杖。看到我们到来,郭奶奶很开心,不停地用手轻抚着我,甚是亲切。
老奶奶的儿子周永标说:“我母亲年轻的时候非常辛苦。我才5岁,我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那时候正是抗战时期,生活非常艰苦,啃树皮吃树根是常事,所以,年轻的时候,母亲身体不太好,但家里的家务和田里的农活还是照样要干。等到我长大成家了,我的孩子也出生了后,我母亲就帮着管管孙子,生活慢慢放松下来,身体才开始逐渐好转。这么算起来,这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各自成了家,生活也都不错。我们家第五代今年已经四岁了。一般到了周末,孩子们都会过来聚聚。人多了,老母亲特别开心,和小孩特别亲热。”
周永标说,母亲一生勤劳节俭,四五年前生活还能自理。这几年,年纪大了,生活方面基本上由他和老伴照顾。老人每天起床的时间根据天气好坏而定。天气好,起得早,有时候六点左右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在房子周围走走,散散步,累了就坐下来晒晒太阳。下雨天,起床会晚些。
“我母亲胃口一直不错,顿顿要吃两块肉,三两饭,胃口比我还要好呢。她一向来都喜欢吃荤菜,所以,现在小辈们来看她,也都会带一些荤菜过来。”周永标笑着告诉我:“五六年前,一只肘子,她一个人两天就能把它吃完。以前她自己做饭吃的时候,每个礼拜都要去一公里以外的村里买菜,每次都会买一篮子鸡腿啊猪肉啊等荤菜。”
除了荤菜要买,其他的都是自家种的。周永标说:“我们家里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该种什么的时候种什么,该吃什么的时候吃什么。现在这个季节是种豌豆的时节,我早上就去种豌豆了。自己种的菜也不用农药,无污染的。大米也是自己种的,我去年种的稻子,收了很多,够吃两年了,今年就没种。烧菜的油也是自己打的,种点油菜,收成了就去村里榨菜籽油。喝的水也是山泉水,不像那些自来水。鱼大多数吃的是水库里的鱼。鸡也是自己养的,每年都养四五十只,连小鸡都是老母鸡自己孵出来的。所以,平时出去最多就买点猪肉什么的。”
空气好水质佳,勤劳作心态好
笔者了解到,大唐村由原上唐、下唐两个村撤并而成,既赋山之幽,又沾水之灵,是富阳市的生态村。大唐村拥有1.28万亩山林、耕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依水夏天凉,傍山冬日暖。这里春可赏桃红梨白,夏可啖杨梅、枇杷、李子、西瓜,吃土鸡、尝野味、喝杨梅烧酒,秋可水库垂钓、入溪涧捉蟹,享受鲜美野味;冬到竹林挖笋,闲暇之余在冬日暖暖阳光下睡个午觉,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然之感。
走进被迤逦群山环抱的春建乡大唐村,领略到的是盎然的生机。村道两旁,翠柏傲立,桂花树葱茏;房前屋后,雷竹摇曳,香樟树掩映。村庄云雾氤氲,泉水潺潺,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的词句描写瞬间跳出脑海,这样静美悠然的环境被,称为富阳市的长寿之村真是无可厚非。
大唐村的老年会长唐爷爷告诉笔者:“我们村全村147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98人,99岁的有两位,100岁的一位,101岁的一位。现在95岁的还有好几位呢。像邻村的一些百岁老人,很多姓唐的都是我们村嫁过去的。”话语之间满是骄傲。笔者获悉,唐爷爷今年也有72岁了,但他耳聪目明,精神很好,身体非常硬朗,“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村里很多,身体都不错。”
当提到这里的长寿之秘时,唐爷爷告诉笔者,这里的村民以务农居多,特别是老一代,家家户户干农活,所以身体条件都不错。而这里的生态环境也非常重要,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水质极佳。这一带山川连绵,地势较高,汇聚的溪流众多,2005年在山上修建了百鸟坞水库,总库容达50.10万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水库。
鸡犬之声相闻的上唐和下唐,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点、篮球场、乒乓球室,组建了梅花锣鼓队、腰鼓队等,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给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场所,为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添上了多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