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返回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作者:◎高仲泰 阅读数:0

  “解释解释就行了嘛,别生气,我看两者还真有点联系呢。寄售商店是委托卖二手货,那是低档的信托业务;我们是做大宗买卖的信托业务,有人搞混了并不奇怪。共同点都是做中介,以诚信取信于人。”荣毅仁笑着说,“有一天,我们或许真的要开这么一家委托商行,寄售二手设备、器械、原材料,让你刘洋当经理去。”

  1979年7月,荣毅仁他们正式从荣宅迁出,搬进了坐落在北京金鱼胡同的和平宾馆办公。那时的和平宾馆尚未经过改造,只是一个陈旧的招待所而已。房租低廉得让人不相信。每间每天仅六元。中信公司租用了二、三层十二个房间作为办公室。荣毅仁的总经理办公室仅八平方米,没有空调,又闷又热,人们戏称它为“鸽子笼”,是荣毅仁有史以来所使用过的最狭小的办公室。一部分房间是两用的,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上海请来的老先生们多半两人合住一间,除了两张单人床,只能放一个小桌,两人挤着办公。有一个房间专门用作会客。如果有重要的外宾前来,租和平饭店的大会议室,一天租金四十元,他们一般租用半天。公司开始一辆车都没有,出去办事、开会,都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有的办公室,三张桌子挤四五个人办公。中信公司就是在这种局促和简陋的条件下起步的。

  按国务院批准的公司章程,公司初期的注册资金是人民币两亿元,因当时国家财政不宽裕,改为实际拨付一亿元,第一次只拨给二千万元,其中先借五十万元作开办费。可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到财政部领钱要盖印章,不盖章取不到开办费。纸张笔墨、雕刻公章等杂务开支都需要钱,这虽是小事,可中信公司的账上空空如也。情急之下,杨鉴清取出个人存款一千元应付,刻好了公章,才拿到开办费。中信公司的账上也才有了第一笔钱。

  1979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信公司的消息由新华社正式对外公布,同时宣布由荣毅仁为首的筹建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并已开始承办信托投资业务。消息说,中信公司的主要宗旨是接受各部门、各地方委托,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有关法令,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设备,共同创办合资企业。也是在这一天,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签署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正式全文颁布。两条消息不胫而走,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国内许多人对信托投资是怎么回事不是十分清楚,甚至闹了笑话,有些老百姓还以为这是家类似专买二手货的寄售商店之类的委托公司,询问有否旧电器旧家具卖的电话响个不停。刘洋负责对外联络,她整天守在电话机旁,接到这样的电话,她又好气又好笑,但又不得不耐心地向对方作解释。因荣毅仁一再关照,无论接电话接客,态度一定要好,买卖不成情义在嘛。

  “荣老板,有人把我们当成收破烂的了,这真让人受不了!”刘洋不高兴地对荣毅仁咕噜说。

  “解释解释就行了嘛,别生气,我看两者还真有点联系呢。寄售商店是委托卖二手货,那是低档的信托业务;我们是做大宗买卖的信托业务,有人搞混了并不奇怪。共同点都是做中介,以诚信取信于人。”荣毅仁笑着说,“有一天,我们或许真的要开这么一家委托商行,寄售二手设备、器械、原材料,让你刘洋当经理去。”

  “我才不呢,我不会做生意。”

  “不行,进中信公司的人,就得学学生意经,有点经营意识。包括做行政工作的人,做翻译的人,都得懂一点生意,这可是门大学问。”荣毅仁说,“我为何要请上海这些老克勒来,就是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们是你们学生意最好的先生,他们怎么谈生意的,怎么接客的,你多听听,慢慢就会开窍。”

  在公布的消息中,中信公司和荣毅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让人很注目,他们感觉到这个公司是不简单的。一些敏感的人猜测到荣毅仁这样的大资本家的复出,并领军这家公司,是中国最高层在改革开放这个棋盘上下的别有深意的一着棋,这着棋把荣毅仁推到了前台。为什么选择荣毅仁?这绝非偶然。肯定与荣毅仁的家族背景和经历、能力以及他广泛的人脉有关。西方国家对信托投资当然不会陌生,这样的机构在他们那里不在少数,规模有大有小,在资本主义市场的交易体系中起的作用甚大。然而,它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它不服从计划,只服从市场规则。中国成立这样的公司,显然是在仿效资本主义的模式,这意味着中国神圣的作为社会主义象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出现了裂缝,它和合资企业法的颁布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一个重要节点。

  (精彩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