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返回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阅读数:0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这么多人,荣毅仁无法全部介绍过来,只能把亲属中的主要成员向邓小平作了介绍。介绍一个,邓小平便和他握手,还随和地说上几句话;没有介绍到的,邓小平也尽可能和他们握一握手。然后,邓小平和大家一起合了影。邓小平历经忧患的深沉,政治家式的睿智中透着幽默和敏锐,以及那富有亲和力的笑容,让荣家亲属折服。

  杨鉴清说:“再早七八年,这种事情是想都不敢想的。”语气中是喜悦,也有点辛酸。

  是啊!一家人活生生地隔断了那么多年不能来往、见面,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互杳无音信,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啊!多么漫长的岁月,终于又回故园,虽乡音依旧,但毕竟一脸沧桑了。荣家的骨肉分离是时代造成的,现在他们的团聚也是时代提供的机缘。

  他们下榻在由贝聿铭设计的中国山庄式的北京香山饭店,荣毅仁和杨鉴清与聚拢来的亲人们在大厅里见面了。虽然都是亲戚,是同根生的,但因为住在各处,平时也没有多少来往走动,其中有许多人相逢而不相识。大家惊喜地相认、握手、拥抱,相识的叙旧、追忆,笑语中闪烁着泪花。悲喜莫辨,恍同隔世。有的哽咽着什么话也不能说,有的激动得放声大笑。这些动人的场景都一一摄进了照相机镜头。

  “这是你们的四叔公、四叔婆,快来见见!”智字辈的荣毅仁的子侄们,拉着自己的孩子来见荣毅仁和杨鉴清。这些生在异国、长在异国的孩子们,原来只是在报纸、画报和电视上见过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叔公和叔婆。他们知道叔公已当了中国的大官,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大名人。

  可此刻的叔公,是个和蔼可亲的温和长者,他用和父辈同样的家乡话对自己问长问短,有时还用流利的英语和自己对话。

  “你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是荣家的子孙。以后经常要回来啊!叔公叔婆的家就是你们的家。”荣毅仁对他们说。孩子们答应着,搂着荣毅仁和杨鉴清摄影留念。荣伊仁之女荣智顺,年轻时就双目失明,去美国后,一直没有回来过。她在美国的医院里做过事,后来又与男友在宾夕法尼亚州合开一个小咖啡馆,考虑到她眼睛看不见,姐妹们劝她别回国了。但她坚持要回来,毅然关掉店门,踏上旅程。她男友也是弱视,近乎失明的人。此刻,荣智顺看不清四叔四婶的模样,由男友搀扶来到荣毅仁夫妇面前。杨鉴清疼爱地抚摸着她的脸,心里说:“真是可怜的孩子!”三哥不幸遇难后,荣毅仁对三哥八个子女都是倍加呵护的,他对智顺尤其在心,看到她来了,招呼她和男友:“来,坐到我身边来,让我好好看看你们。我知道,你们很不容易,有什么难处,尽管跟四叔说。”

  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荣氏亲属有四百五十多人,连同国内的,有六百余人。如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第一代,荣尔仁、荣毅仁、荣鸿元、荣鸿三、荣鸿庆兄弟姐妹就是第二代,智字辈是第三代,他们的子孙就是第四代、第五代。最年长的是七十八岁的荣尔仁,最小的是荣毅仁英年早逝的大哥荣伟仁的曾外孙尹兆光,才一岁多。这荣家的第五代的小不点儿,生在美国,是这次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中人见人爱的“精灵豆”。

  在他们回国活动中,最大的殊荣就是受到邓小平的会见。邓小平会见一个家族中如此多的成员,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先是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荣氏亲属排成几列,济济一堂。上午十点整,邓小平满面光彩,健步来到大厅,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邓小平边鼓掌边向大家招手致意。荣氏亲属对邓小平是不陌生的,这位有着传奇般经历,扭转中国乾坤,力推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家,早已在大家心目中有着高山仰止般的敬重之情。现在能和这位伟人近距离接触,大家自然感到特别荣幸,也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和时刻。

  这么多人,荣毅仁无法全部介绍过来,只能把亲属中的主要成员向邓小平作了介绍。介绍一个,邓小平便和他握手,还随和地说上几句话;没有介绍到的,邓小平也尽可能和他们握一握手。然后,邓小平和大家一起合了影。邓小平历经忧患的深沉,政治家式的睿智中透着幽默和敏锐,以及那富有亲和力的笑容,让荣家亲属折服。

  大家笑得很开心,很放松,大陆的这位领导人根本没有传说和想象中的那么政治化,那么不苟言笑,而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邓小平无疑是伟人,但也是凡人。事后,大家都一再谈论他,谈他的几起几落;谈他和撒切尔夫人会谈时,那令人荡气回肠的几句话。大英帝国能够为了一个岛屿不远万里派舰队和阿根廷大动干戈,但在邓小平面前,铁娘子不得不低下头来;谈他的“白猫黑猫论”。也谈他其乐融融的家庭,他的含饴弄孙等等。邓小平是一个值得他们谈,也谈不完的话题。

  大范围会见结束后,邓小平又在福建厅会见了观光团中的主要成员。

  (精彩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