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这次回国回乡,对荣尔仁为代表的第二代和荣智健、荣智权、荣智谦等为代表的第三代,以及年轻的第四代,年少的第五代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在父辈坟墓前,他们神情严肃,荣尔仁等重温了家族发轫和荣宗敬、荣德生筚路蓝缕共同创业的历史,父辈们掸起时间的灰尘向他们走来,在他们的心中复活了。他们不再伤心落泪,而是在心里自语似的说:“爹、伯父,好不过三代的说法在荣家失效了。不要说第三代,第四代都很好,第五代也不错,他们都来了,虽来晚了,但毕竟来了,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家多兴旺啊!”
由荣毅仁提出这个动议,由邓小平批准的荣氏亲属大回归大团聚无疑是成功的。在国内外影响深远。荣毅仁和杨鉴清以及荣智健作为东道主,是全程陪同的,北京、西安、无锡、上海,他们一站不落。亲情让他们沉醉,团聚让他们兴奋,这段时间里,这群和一个根相连的几百人,没有了官职,没有了财富,没有了身份,没有了职业的区别,有的,只是血浓于水的血脉之情。
荣氏亲属回国虽然是观光省亲,但国内外普遍认为,它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民族统一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这时,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还在继续,但姓“资”论已不得人心,他们的声音已难以阻挡中国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滚滚车轮。如果说,荣毅仁在中信创办之初,对市场经济的做法还存有顾虑,甚至还有如履薄冰之感,那么,到现在,他已无所顾忌了,市场经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了。中信公司顺乎潮流,大踏步地走向国际市场,在海外投资办企业。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开设分公司。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国土辽阔,面积七百七十万平方公里,合中国国土面积百分之八十,人口却只有一千七八百万,有色金属和其他矿产资源丰富。荣毅仁看中了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的巨大价值,明智地判断中澳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中信便与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铝业公司、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方政府、澳大利亚基金会合作,注入资金一亿美元,占股份百分之十,共同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大型波特兰铝厂,合资期为三十年。波特兰铝厂,是中资进入澳大利亚最早最大的公司。此后,中国有色金属公司、几家大的钢铁厂也跟进来了,和澳大利亚签订了开采和购买铁矿石的合同,弥补了我国铁矿石的不足。中信公司在澳大利亚所投资的这个项目是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
后来国内热衷于吸引外资,对于走出去,到海外投资缺乏经验,也缺乏足够的热情。当许多省市许多公司意识到做生意包括投资是双向的、对流的,开始摸索向外扩展时,荣毅仁早已娴熟地运用各种手段,在国际市场上长袖善舞,着力扩张,连锁发展。他尤其注重对国外资源的利用和开拓。荣毅仁说:“我们解放前办棉纱厂和面粉厂,还要进口外棉外麦,为什么?因为我国人口多,灾难多,搞不好就歉收。我们从外国进口一些棉花和麦料,囤放在堆栈里,心里就踏实了。而石油、有色金属这些资源,参照我们的人口比例,相对来说是不足的。棉麦是可再生的,尚且要积谷防灾,何况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着眼到外面去搞,把家里的尽量留给子孙后代。”
中信这一亿元投资,国家并未拿出一分钱,也不用国家担保,因为对中信的资信和项目有信任感,国际上十二家银行提供了这笔钱。中信澳大利亚公司采用了“借资租赁”的筹款方式,期限十二年,还清本息后铝厂百分之十的资产即归中信澳大利亚公司所有。可以说,这个项目完全是负债经营,做的是无本生意。中信总部只拿去二千万美元存入香港一家银行作为保证金,以备急用。事实上,铝厂连年盈利,这笔保证金没有动用。中信澳大利亚公司要求提前还贷,外国银团不干,他们要求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还款,如提前偿还,势必要带来利息上的损失。
香港一家报纸曾评论:“充分运用先进的金融手段,基本上不必动用任何资金,均用融资筹集,创下了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先例。”
美国摩根信托银行和日本东京银行也不得不承认,荣毅仁的筹款方案精明过人。殊不知,荣毅仁这位经营大师的父亲荣德生和伯父荣宗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谙熟银钱金融业的运作套路,具有“有一个铜板,可做出十个铜板生意来”的超强资本博弈的本领,从“一个铜板到十个铜板”衍生出来的经营诀窍之一,就是低成本扩张。荣氏兄弟一辈子兼并兼并再兼并,尤其为兼并洋人工厂而激动。荣氏家族企业得到迅速扩大,初始资本翻了数万倍。荣毅仁不过是在吸收先人的运作经验基础上,根据现在的国情和世界市场的变数,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把父辈“一个铜板到十个铜板”的精髓玩得更大更高明。荣毅仁从不忌讳提到他的父亲和伯父的本事。
(精彩明天继续……)
他尤其注重对国外资源的利用和开拓。荣毅仁说:“我们解放前办棉纱厂和面粉厂,还要进口外棉外麦,为什么?因为我国人口多,灾难多,搞不好就歉收。我们从外国进口一些棉花和麦料,囤放在堆栈里,心里就踏实了。而石油、有色金属这些资源,参照我们的人口比例,相对来说是不足的。棉麦是可再生的,尚且要积谷防灾,何况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着眼到外面去搞,把家里的尽量留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