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的萧山人 日子过得蛮舒坦

返回

萧山老虎洞发现一处完整的商周时期聚落遗址
吊脚楼、独木舟、文文身、喝喝酒……

3000多年前的萧山人
日子过得蛮舒坦

作者:本报记者 马黎/文 潘宇锋/制图 阅读数:0

  酷暑天,古代人怎么度夏啊?

  “他们住的吊脚楼,防潮防蚊又凉快。断发,文身,不穿鞋,不戴帽……”

  昨天,杭州萧山湘湖边,在一个马蜂窝般的遗址发掘现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领队杨金东这样描述3000多年前萧山人的生活。这处萧山区老虎洞村地块遗址,是杭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周时期人类聚落遗址,从3月21日开始的抢救性发掘起,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古人生活细节。

  昨天,这一考古发掘告一段落,正式公布的考古结果表明,从西周初年到战国,人们在这里延绵生活了近700年。那时候,一个萧山人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自述”,以及考古领队杨金东的解读。

  住——

  和云南的吊脚楼差不多

  你们好歹独门独户,享受空调和冰镇西瓜,我们连个独立的房间都没有。

  虽然住在湖景房,但只有30多平方米,还得和好多人挤在一块儿,有时候一户,有时候几户,真心没有立足之地。

  不过,这间小屋,却是我们的纳凉神器。

  如果你见过云南的吊脚楼,一定会惊艳,因为我们的房子和它的很相似。

  我们住的房屋,也用一排排木桩和大木柱支撑,地板下架空,可以说是吊脚楼的原型。既能防潮,又不怕山上的蛇虫鼠蚁,楼上睡觉休息,楼下养鸡牧羊,空间利用绝对360度无死角,最重要的是,通风,凉快。

  解读:

  在这个商周聚落遗址里,我们发现了大量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圆形洞柱,一共8组。每个柱洞的洞底,有的垫了石块,有的垫了陶片,都是为了坚固基础。

  每一组柱洞构成的基本上就是一间房屋,楼下和楼上,有一架木梯子连接,我们称为干栏式建筑,这也是古代南方地区文化共同的特征,为炎热、潮湿地区特有,后来主要影响了东南地区的建筑形式。

  这些房子,主要是春秋时建的,到了战国就被废弃了,此后成了墓葬区。

  行——

  独木舟是主要出行工具

  我们生活的地方风景很好,背靠华眉山,面朝湘湖水,散步、锻炼、谈恋爱,不要太诗意哦。

  那时,我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可以把独木舟连成大船。但是呢,我家属于平民阶层,一般出来玩,划着自制的小独木船,也很满足了。我家隔壁的哥哥,是个富二代,他们家出行,排场大了,可以划大船!

  解读:

  这次没有发掘到木桨之类的东西,但是,水运应是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越国已有水师,规模很大,传说湘湖就是练水师的地方。

  古时,这里的水域与钱塘江连通,沿湘湖两岸,零星都有民居。这次发掘范围较小,但我们在南面的房子之间,也发现了一条水沟,可能是雨水从山坡上自然冲刷形成,这也能说明古代人已经有了排水的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村落与固陵城离得很近。

  固陵城是越国人的军事堡垒,就是当年吴王夫差用十万水师把越王勾践五千人马困住的地方,也是勾践卧薪尝胆之地。

  我们推测,这里的居民,可能不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他们赋闲在家时,耕作、渔猎,做做后勤,有战事,就出征了。

  型——

  不戴帽,剪短发,有文身

  如果你到村子参观,看到我们的清凉妆扮,一定会惊呆了。

  没错,作为百越人,我们就是不穿鞋,不戴帽,剪着各种短头发,一刀齐也有,中分扎个辫子在后脑勺的也有,身上还有各种文身。如果我们那时有街拍,估计上镜率颇高。

  解读:

  韩非子《说林篇》中说,善于织履和做冠的人,不要到越国去做生意,否则“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肯定要穷死的。

  断发、文身,是我国古代百越族代表性的习俗。直到现在,一些土著民族还有文身习俗。

  越族人民风比较彪悍,好斗,所以他们在手臂、背部会有文身,有变形的椭圆,也有猛兽,还有龙。越人的各种断发造型,也是为了下水捕鱼方便。

  食——

  白米饭常有,没事喝喝小酒

  我们的稻谷产量没现在这么高,所以,每天吃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落胃的事。高温天,我们也要拿着锄、锛,奋战在田地间,每一粒稻米,都是自给自足的成果。

  当然,光吃白饭没营养。除了种稻米、摘果子,我们还打鱼打猎。

  劳作过后,我们也要享受一点文化滋养。动手做一件原始瓷,捏一个小酒杯,到了晚上,几片生鱼片、一碗大米饭,一杯小酒,这就是我们的小日子。

  解读:

  这个遗址,除了发现柱洞群构成的房址之外,还发现了大量的灰坑,也就是放粮食,堆垃圾的地方。

  虽然没发现任何食物遗迹,连根鱼骨头的影子都没有,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件网坠,这是捕鱼的工具,还有大量农耕工具,锄头、石斧、石钺等。这说明,那时人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农业和渔猎。此外,我们还发现了骨针、纺轮,看来,男耕女织,在当时,也是生活常态。

  至于生活用品,有大量的原始瓷,比如罐、杯、碗、盘等,小酒杯特别多,完整的有十多个,说明酒文化在当时很盛行,也说明这个地方的人,生活较富裕,懂得享受。

  从西周初年到战国,人们在这里延绵生活了近7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