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老板借钱很苦恼

返回

大企业想从互保脱身,小企业被银行拒绝
在温州民间,1.5分的月息还要信誉好才能借得到

民企老板借钱很苦恼

作者:本报记者 陈聿敏 阅读数:0

  这段时间天气很热,但浙江民营企业的生意却并不如同这气温般火热,面对国内外的经济大环境,他们中的不少企业过得很艰难。

  楼忠福提醒大家,小心驶得万年船,在特殊的经济形势下我们要谨慎行事。

  鲁伟鼎表示,“项目为王”,有好项目的人一定会有大量资金自己追上来。

  张天任呼吁,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这一念之转间,政府是不是宽容一点、助力一点。

  昨天,众多的浙商大佬和小微企业老板坐在了一起,而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融资、担保。但另一组来自省人民银行行长张健华的数据:全国的贷款和GDP的比是1:1.3,1.3元产生1元GDP,全浙江省是1:1.7,温州是1:1.9,远高于全国。“浙江的资金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啊。”看到大家为“借钱”发愁,将这么多浙商牵线到一起的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郑宇民皱着眉头说。

冯亚丽为小微企业代言

  上半年海亮集团的成绩单让董事长冯亚丽很是欣慰,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海亮的各项数据还是挺抢眼的,“营业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是29.1%;利润是9.1亿元,同比增长了19.5%。”

  不过说完这一串数字后,冯亚丽为小微企业倒起苦水来。“我们大企业有自己的优势,但小微企业太困难了。特别是在我们诸暨,我老是听到他们坐在一起都唉声叹气:一是市场萎缩,二是手头缺钱。”

  冯亚丽讲述了一个她的亲身经历。

  此前,海亮集团和10多家绍兴企业是互担保的。“去年我们老是听到这方面的负面新闻,于是今年公司决定,通过三年的努力,把这些互担保的企业慢慢脱出来。”冯亚丽说,她分到了和3个企业沟通的任务,其中一家是诸暨市的袜子企业,“我和对方说,今年6月到期我们要退出了,不给你们担保了,希望你们能够找好下家。”

  但事情的发展让她深感无奈。袜企找好了下家,但诸暨当地的一家银行就是不同意,“说要像海亮这种企业来担保,我们才可以放贷。”

  可诸暨总共有几个海亮?

  “现在我们那边在推动房产抵押,但都要打五折、四折,我希望银行是不是折扣能打高一点。”冯亚丽说,在这种非常时期,如果能打个七折,也不用企业互担保了,大家都能用自己的资产抵押了。

吴建荣坦言吃过担保的亏

  说起担保的问题,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荣带着重重萧山口音,一口气说起了自己吃过两次“苦头”。

  前几年,吴建荣碰到了一个人来求他帮忙。对方是给中南供应混凝土的小老板,表示银行到期要还4000万元。于是“吴老板”很爽气地借给了对方,暂时调个头,可对方还给银行后,银行不同意继续贷给他。这样小老板就“死”掉了,没法将4000万元还给吴建荣,而吴建荣还帮对方做了2000万元贷款的担保。“银行说不还的话,会进入黑名单。”

  “通过互保以后,一家倒下了,就会带动一片。”吴建荣建议企业,不要互相担保,要么信用担保,要么抵押贷款,“你给人家做了担保,可明明这个企业没有能力发展,不应该盲目投资。结果投资失败,导致第二还款人也跟着倒霉了。”

  “现在是‘项目为王’,有好的项目,自然会有大量的资金投上门。”作为成功接班的新浙商,鲁伟鼎认为,有项目才体现了企业家存在的价值。他表示,他对民企金融创新有哪些突破机会,金融与实业的融合都非常有兴趣,当然更希望相关部门给“民营银行多多支持”。

郑朝晖不让“温州人”成“欠债”代名词

  虽然卖裤子衣服一年能有几千万元的销售额,但基梵至喜服饰董事长郑朝晖昨天坐在现场,连连表示自己和浙商大佬相比,就是个小企业。但就是身为小企业,体会才更多。

  “以前我们去供应商那里拿布料、材料,都可以拖欠账。大概从去年开始,一听到你是温州企业,就说老顾客可以结账,但是新顾客一定要现款。”郑朝晖告诉记者,当他了解这种情况之后,就跟公司财务说,凡是对方提出这种要求,我们就三天后结账给他,不能让“温州人”这三个字给人“你是跑路的,欠账的”感觉。

  但服装行业利润越来越薄,没有资金,只能从银行借贷或向亲戚朋友借贷。郑朝晖说,向银行贷款,总会遭遇一些资产证明手续方面不符合银行等的要求。“如果说我们从银行贷不到款,那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到社会上向亲戚朋友去融资,融资当然要利息。”他很感慨地说,现在在温州民间1.5分的月息你能借到钱,那说明你的信誉非常好。但这1.5分的月息,意味着企业要支出大概18%的成本,对服装行业来说,这是不敢想象的。

  “银行给大企业贷款,无非是锦上添花,像给我们这些小微企业贷款,那可是雪中送炭啊。银行业是不是能够对小微企业有更多的支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