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丰满的汤汤童话
读汤汤童话,常有一种不易说清而更难说尽的好玩的趣味,只觉得那么特别,那么灵动,心被牵扯着,读完还不能平静,而又分明感到了充实与美。
细细想来,这里有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抓人和迷人的。
一是表层,即生动的、充满童趣的、每每与众不同的叙述层。二是与现实对应的层面,即故事中的许多意象非常巧妙地让人感觉到自己也是熟悉这一切的,自己也与这奇异故事有关,这是她的童话让人觉得沉甸甸的最关键处。三是人生意味与生命价值的层面,从她的作品中,常能生发出一些与永恒价值相通的东西。
并不是所有的创作,或所有的童话,都能具备这三层的。但也不是说,不同时具备这三层,就不一定是好作品。
汤汤的作品,不论长短,常能同时具备三层。这有点像书家写字,一笔落纸,既能保持中锋用笔,而又兼具笔力与墨味——笔不在中锋易飘,有笔无墨易枯,有墨无笔成墨猪——这不是件容易事,于是就得研究书家用笔与书法意识的特点了。
同样,汤汤童话总能做到三层丰满,这决不是刻意为之(创作中的刻意往往适得其反),而是顺着自己的笔很自然就达到的境界,所以,她创作时的思维特点与审美特点,也得好好研究才是。
比如,在她的代表作《到你心里躲一躲》中,表层,写小主人公木零到傻路路山包去取宝,念一句咒语就能跑进对方心里,再念一句咒语就能逃之夭夭,他每次都碰到同一个傻路路“光芒”,宝被一次次取走后,光芒的眼睛越来越没有神采,最后,傻路路们要搬迁了,而光芒忽然来找他,也要到他的心里“躲一躲”,这会有怎样莫测的结果?
这样的故事真够奇特而悬心的!但它的中层,分量更足更重:取宝渐渐成为这一带孩子的产业,傻路路们不了解这项产业,他们还是那么天真地对待一切孩子,最后,傻路路山包没落了,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这里所写的,难道不是商业大潮席卷而来时,那些跟不上趟的落势群体吗?但木零最后一次到光芒心里取宝时,因为歉疚,因为不忍,呆了好久,流了几滴泪;而光芒临走前跑进木零的心里,也发现了木零记忆中的流泪经历,光芒出来后,眼睛又变亮了……这难道不是在说,人类的真情,并非那些利益关系所可取代的吗?
汤汤童话的三境界,最突出、最难能可贵的,其实还是中层。
这一层面,显示了作者内在的现实关怀与批判意识。如不是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上人心变坏的现实,如没有对儿童在过分管束中度过压抑童年的同情,她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她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更多地集中在这一层,所以这往往也是汤汤童话的真生命所在。
最近,少年儿童出版社又推出了“汤汤奇异童话系列”,内含她三个最新的中篇。我以为,它们也都一如既往,“三层丰满”,而中层尤为难能可贵。
在《青草国的鹅》中,写了一个叫草樱的孩子老被鹅疯狂追逐,她被迫搬了家,安静了一阵,鹅又追来了。在终于被鹅咬了一口以后,她开始想吃青草,向往绿草地,性格都变了。
原来她是鹅国的公主,被派往人间去学习的,现在经过十年,鹅王后要把她召回来。可是她想念爸爸妈妈,她不愿回到鹅的世界,她要继续做人。鹅妈妈发现了她的内心痛苦,从前鹅妈妈也是这样在人间呆过十年的,她回忆起自己当初内心的割裂。
终于,鹅妈妈设法让草樱回到了人间。但这毕竟也是自己的孩子,鹅妈妈忘不了她,她也忘不了鹅妈妈。后来,草樱跳天鹅舞大获成功;她在观众中,看见了一双熟悉的眼睛:那是鹅妈妈的眼睛!——作品的表层(孩子与鹅的奇异故事)和第三层(鹅妈妈无私的爱,还有对后代的自由选择的尊重)都鲜明而突出,而中层所对应的,其实正是近年来越来越困扰国人的由迁徙、进城、留学、移民等等所造成的身份改变和亲属分离,这使他们呆在这一边就会想着另一边,呆在哪边都是一种痛苦。在汤汤的非现实的描写中我们又体验到了现实的人生。
在《一只蛤蟆叫太阳》中,故事的表层(蛤蟆变人)和第三层(爸妈对孩子的宽容与爱)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层所对应的,则是现在不少家长常遇到的问题:尽管用尽了财力、孩子也拼尽了全力,但学习就是达不到原先想象的目标,这该怎么办?这是个可以令人绝望的难题,汤汤在童话中巧妙地接触了它。
《喜地的牙》与另两本童话不同。
少年喜地每次换牙带来的不可控的身体的变化,同时还伴有短暂的精神上的迷狂——这种迷狂给家庭带来了可怕的破坏性。
我以为,这一故事所对应的,就是现实中的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还有现在越来越普遍的少年儿童的心理疾患问题。这时家长该怎么办?这是读这篇作品时不断涌上心来,想压也压不住的、令人心痛而颤栗的问题。
这可说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童话,它的新颖奇特和题材之大,甚至会让不少读者难以适应。但孩子成长中的意外的烦恼和折磨,又是许多家庭所避不开的;面对这折磨的亲情和母爱,更让人感动并难忘。
在汤汤童话中,并不出现真正的现实问题,她给我们的只是审美体验上的对应。
如喜地掉牙、长牙中发生的事,在现实中都不可能发生,我们只是在阅读和体验时,唤起了内心同构的体验。这是审美经验的呼应,而不是具体事实的重现。
然而这种内心深藏的体验被唤醒,同样能激起心灵的汰洗与深刻的反思,同样可以把人提高。这就是审美方式不同于逻辑方式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