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梧桐树上摘的野生木耳,能吃吗
上周傍晚,记者刚走到下沙市民中心门口,看到3、4个市民拿着竹竿围着一棵梧桐树,只见他们举着竿子在树上一阵敲打,一有东西掉下来,就欢呼起来,忙着弯腰去拣,引得在一旁等车的人都探头去看。他们在敲什么东西?一问,拿竹竿的中年男子说,这树上长了不少野生黑木耳。
木耳通常长在朽木之上,但下沙市民中心公交站边上的这几棵梧桐树活得好好的,在树干上有树皮开裂的地方,也会长木耳吗?许先生来自湖北,跟他一起来摘木耳的几个妇女,一个是他的老婆,其他都是在工地里干活的工友。他们从树上敲下来的东西,是黑乎乎的菌类,长得跟干的黑木耳确实有几分相似。在老家,他经常去一些老死的树干上摘木耳,不管工地迁到了哪里,一有空,他还是改不了这个采摘野生木耳的习惯。每次在外面摘的木耳,拿回家用清水泡一泡,就烧菜吃了,营养价值很高,他们老家说是“长在树上的人参”。
这几棵法国梧桐树上长的是野生木耳吗?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菌种站的宋吉玲告诉记者,许先生采摘的应该是毛木耳,可以安全食用。但在食用前要先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左右,把一些杂质、表面杂菌清洗干净,就可以用于凉拌、清炒了。毛木耳有一个别称叫“树上蛰皮”,所以跟海蜇皮一样,凉拌着吃口感最好。
平时采购的时候,不少马大嫂们也会误把毛木耳当作黑木耳。野生的黑木耳生长在柳树、洋槐、桑树等多种树干上或腐木上,一般的生长温度为20—25℃,在大雨过后会特别多,野生毛木耳的适应性广,生活力强,属于中高温型菌。虽然毛木耳粗看跟黑木耳神似,但还是有所区别的,毛木耳的背部长满了黄色的绒毛,叶片也比黑木耳的要厚一些,同样的做法,黑木耳尝起来是嫩滑的,粘粘的感觉,而毛木耳比较脆,一般黑木耳的价值要比毛木耳高不少。
夏季是不少野生菌类的生长旺期,市民在野外采摘野生菌类还要注意食用安全的问题。为预防野生菌中毒,首先要做到不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类,在烹饪的时候也不要将多种菌混合在一起烧,如果食用后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为了环保,小记还是提醒大家,行道树上的木耳,还是不要再敲了吧。
本报记者 莫利卡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