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七十载,《出师颂》合璧首展

返回

中国嘉德20年来拍卖的艺术精品明天亮相国博

离散七十载,《出师颂》合璧首展

阅读数:0

  本报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邓静 付玉婷

  故宫博物院的珍藏《隋人书出师颂》,这件历史上曾经唐代太平公主、宋高宗、清乾隆等收藏的国宝级书法,近日首次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大型文物艺术品展“承古融今 星汉灿烂—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20年精品回顾展”中完整亮相。

  这件国宝文物的作品部分和题跋部分,曾历经长久的分离,能够完整合璧并公开展出的背后,深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

  国宝命运

  《隋人书出师颂》,顾名思义,就是隋代人所写的《出师颂》。这件珍贵的墨宝,一直流传有序,收藏者非富即贵。

  传到唐代时,它是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闺中的宝物。宋朝绍兴年间,宋高宗将它收入宫廷。宋代大书法家米友仁、元代文人张达善曾在此作品上留有题跋。明代,大收藏家王世懋又将它带回家中妥善保管。

  《出师颂》就这样在宫廷和民间反复游历了几个朝代,到了清代,由热衷收藏的乾隆皇帝,录入集聚内府所藏精要历代书法作品的《御制三希堂法帖》和他的“收藏宝典”《石渠宝笈续编》中,藏于紫禁城中。

  1922年,溥仪皇帝将它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

  这当中,它被不识其真正价值的人截为两段,前面宋高宗赵构所题的“晋墨”两个字和正文为一段,后面的元代张达善题跋为一段。从此《出师颂》就不知去向了。

  1997年,嘉德拍卖的古籍专家拓晓堂先生在征集拍品的过程里,巧遇了张达善的题跋,其中书写的内容是对《出师颂》文字、历史背景及作者的考证等。非常遗憾的是,这段残卷,最后只在拍卖场上拍出了25万元。

  后来,拓先生又多次寻找前半段,可六年寻觅毫无结果。

  2003年7月,就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渐热之时,《出师颂》的前半段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出现了。这一段上有宋高宗的篆书、乾隆皇帝的御笔、大书法家米友仁的题跋,震动文物界。在拍卖之前,故宫博物院召集了有徐邦达、启功、傅熹年等多位专家参加的鉴定论证会。会上专家们通过对原迹的仔细观察,一致认为这确实是溥仪从宫中带走之后散落在民间的那件《出师颂》。7月10日,《出师颂》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行使“优先购买权”以2200万元成交价购藏。

  2003年8月18日上午10时,《出师颂》存放在一辆装甲运钞车里,在五名持枪警卫和嘉德拍卖公司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归于故宫博物院,成为一个传奇。

  完整版

  首次展出

  不少专家撰文表示,当时在北京故宫的这幅《出师颂》并不完整,后面的题跋部分仍在那一位花25万元买走的私人收藏家手里。等到有一天《出师颂)的前后两部分如果能团聚在一起,或许又是一个奇迹。

  这样的奇迹真的出现了。今年9月29日,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东升先生提议,中国嘉德出巨资购买了《出师颂》题跋百分之五十的权益,与藏家红树白云楼主人陆氏父子共同向故宫捐赠了这件珍罕作品。

  至此,《隋人书出师颂卷》和其题跋这两件国宝级高古法书作品合璧,这是它们多年分离后再度聚首,重返故宫。

  在这次嘉德20周年的大展中,故宫出借了《隋人书出师颂卷》和跋文,让这件国宝首度合璧亮相展出。

  在《出师颂》之外,展览还将展出中国嘉德20年来所拍卖的重要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邮品钱币门类共近400件文物艺术精品。这其中不少是曾流散海外的稀世珍品。

  这些昔日屡创纪录的明星拍品将再次汇聚一堂,其中不乏国宝级藏品。书画部分有宋人《瑞应图》、上海博物馆2000年从中国嘉德购藏的宋高宗《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仇英《赤壁图》、宋人《瑞应图》、沈士充《江南秋色》、齐白石《松窗闲话》、《蕉屋》,以及潘天寿《鹰石山花》、蒋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等历年拍出高价的重量级拍品。

  展览将展至11月30日。这些珍贵藏品的图片,艺术微信平台“ART一点”将于下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