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刘庄的白纸黑字

返回

江南湖山间,诞生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1954,刘庄的白纸黑字

作者:本报记者 郑琳 文/摄 阅读数:0

  1954年,中日海战的屈辱过去一个轮回,再次来到甲午年。

  这一轮里,中华大地几乎被全世界的军队踩踏过,八国联军,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城头不断变幻着大王旗,国号从满清到民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尘埃落定之后,在新的甲午年,新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宪法。

  而这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就诞生在杭州。

  83岁黄荣波

  为何有第一手资料

  1953年,22岁的黄荣波刚从部队转业到浙江省公安厅,在政治保卫处任科员。入职不久的年轻干事,常常被派往西湖边丁家山畔的刘庄做义务劳动,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打扫卫生。

  刘庄,这“西湖第一名园”,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时有贵宾入住。不过,年轻的黄荣波完全没料到,那年冬天,这每日清扫的地方,来了一位最重量级的客人。

  这个人就是毛泽东。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来到杭州,入住了刘庄。随行一起的,还有当时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秘书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等政要。他们将在这里,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浙江省公安厅自然接下了保护主席安全的艰巨任务。当年的公安厅厅长王芳,随毛主席一起住在刘庄,全天候护卫。

  毛泽东此后一共在杭州住了40多次,王芳直接负责警卫接待的就有38次。

  “王厅长当年是真正的贴身护卫,寸步不离。而我们,那时太年轻,连主席的面都见不到。”

  如今,83岁的黄荣波,回忆起60年前的往事不禁唏嘘感叹。许多当年的亲历者,如今已不在人世。就连像他这样的“外围工作人员”,都已很难寻觅。

  虽然没有亲见,但黄荣波后来作为王芳的秘书,他和同志们一起根据王芳的口述整理出《王芳回忆录》,其中详细记载了主席到访杭州,主持起草宪法草案的过程。

  当记者拜访他时,老人家拿出回忆录笑道:“这是真正的‘第一手’资料。我不仅记录了王芳的口述,甚至把公安厅和公安部的档案全翻了一遍。”

  三个半月后

  毛泽东提交宪法草案

  在这部宪法诞生前,中国只有一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到1953年,《共同纲领》所规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基本具备。中央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有毛泽东任主席,委员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33人。

  毛主席率起草小组来杭州后立即开始工作,首先主持制定起草宪法的工作计划。

  著名作家叶兆言回忆,他3岁那年,他的爷爷叶圣陶和另一位语言学家吕叔湘作为语文顾问,对宪法初稿还进行了研究和修改。

  1954年1月,毛主席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征求意见,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一些苏联、东欧国家和我国近代的一些宪法。刘少奇在第二天回电称:“此间同志同意主席所定宪法起草工作及讨论计划。即将来电印发给在京各中委及候补中委,并要他们阅读所列参考文件。”

  2月中旬,起草小组拟出了宪法草案的初稿,然后派专人送到北京。接到初稿后,刘少奇召集中央有关人员讨论,之后将意见发到杭州。杭州进行修改后,再将修改稿传回北京。这样来来回回多次,宪法草案初稿的草拟工作才暂告一段落。

  毛泽东在杭州住了整整3个半月。他回到北京后,立即就向宪法起草委员会提交了中共中央拟定的宪法草案初稿,并被接受作为起草宪法的基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杭州山水间

  蕴藏着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王芳回忆录》中,还记录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当毛泽东第一次入住时,刘庄还未被改建。这座由晚清广东富豪刘学询,在1898年斥巨资购地、建筑的名园,在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命运多折。它曾被大清银行查封拍卖过,也被民国政府没收过,被康有为短暂地“占领”过,又被刘学询赎回过,最后被上交给共和国。

  毛主席入住时,康有为所建的那座“一天园”还未被并入刘庄。主席住的那栋房子甚至是临时腾出来的。

  现在,那栋楼是西湖国宾馆一号楼,楼外一株红梅盛开。走出几步便能看见一片湖光山水,岸边的石头上,红字刻着“毛泽东赏雪处”。60年前,毛泽东正是在此处信步湖畔,赏雪寻梅,思考第一部宪法的章节。

  不过,他真正办公的地方,却不在刘庄,而是北山路84号30号楼。

  这幢房子曾是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别墅。如今,别墅前那座平房就是当年毛主席办公的地方。60年前,这间屋子里摆满了前苏联、东欧以及其他欧美国家的宪法译本。

  《王芳回忆录中》里记载,毛主席工作总是进入忘我境界,并且勤俭节约到极致,“一天下来,他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这些烟蒂短到不能再短……主席下班后茶杯里总是空的,他喝光了茶水后,连茶叶也掏出来吃了。他说茶叶有营养,倒了可惜。”

  毛泽东还是个爱爬山的领袖。当他在杭州起草宪法之余,兴致勃勃地把玉皇山、北高峰、莫干山、城隍山、五云山等爬了个遍。

  有一次,上了五云山,天色已晚,谁知毛泽东吸了一支烟,意犹未尽,下了山就往天竺山方向走去了。

  此时夜色降临,随行人员跟着毛泽东走在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王芳眼见形式不妙,说:“主席,不行,前面没路了。”毛泽东却说:“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这里没有路,我给杭州人民走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