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参赛学生谈参赛 内地的学生太厉害

返回

香港参赛学生谈参赛
内地的学生太厉害

阅读数:0

  4月19日决赛现场,14名香港学生前来参赛,他们代表着香港文学少年的新力量。

  为什么香港学生会参加这次的新少年作文大赛?这和香港文化交流工作室的努力有很大关系。“我们在给香港的学校做‘读经典’活动,到香港各个学校去上课和带学生探访文化和民俗的景观,他们参加我们的文化和写作活动,《钱江晚报》的新少年作文大赛开始以后,我们就把大赛和我们的活动结合在一起。”香港文化交流工作室总监卢茵说,香港同学反馈很积极,2月份才知道这个比赛,结果有14所学校的学生交上了114篇文章。

  在卢茵看来,在香港和内地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大家看事情的态度、思维模式、角度都不太一样,让香港学生参赛,是想他们换个角度看世界、看中国,让他们的视野和心灵有更大收获。“我们也希望这届大赛的优秀参赛者,参与到香港的学习营中来。”卢茵建议在今年暑假就开始这样的活动。

  香港的学生平时爱看什么书?在他们眼中,内地学生的作文水平又如何?我们采访了两位将到杭州参加决赛的香港同学。

  16岁的关俊伟在香港圣公会莫寿增会督中学读高二,平时很爱看书,喜欢韩非子、梁实秋。关俊伟话不多,但每一句都简短有力,逻辑清晰。

  “我自己平时会不定期写一些文章,比如看到一些新闻内容,会写评论性的作文,有时写写散文。”这是关俊伟的写作心得,不过对于他的同班同学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香港的生活比较忙,很多同学很少写作文,他们都有些头疼。”

  为了参加这次比赛,关俊伟特地找内地作家和同学的作品来看,“内地的文章,比较关注时事和社会。比如莫言的小说,写的是农村问题,和香港的作家风格很不一样。”而对于内地同龄人的作文,关俊伟用“太厉害”来形容,“我上论坛看内地同学的作文,发现他们的技巧很高,能用一些很生动的比喻,他们的想法和我们有一些不同,应该是社会风气影响的问题。”

  这样的看法也和就读香港圣心书院高一的温逸晞类似,“内地的学生用词很漂亮,文笔很好。”虽然是女生,但是温逸晞最喜欢看的是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最近,她又迷上了钱钟书的《围城》。“这次作文大赛,我参赛时写的是一篇散文。”看上去,这和她的阅读兴趣相差很远,“在学校的上作文课,我们就看很多散文。”

  从他们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的学生,写作厉害的同学都少不了大量的阅读及持续的写作练笔。

  两位同学都没有来过内地,他们对内地以及同龄人的写作认识,全部依靠网络和书籍,对于这次决赛之行充满新鲜感。

  两位同学还告诉记者,在香港的学校,作文的学习和内地差别不大,老师在课堂上教大家的是如何欣赏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基本都是名家作品,课堂上讨论的是修辞手法、结构、文笔。

  在作文题的内容上,香港学校则显得选择面更广。“学校里要求一个月写一篇作文,内容和社会热点有关,或者是自己的感悟。”温逸晞说。

  在香港也有“高考”,高考中同样也有作文题,从这些作文题里,大家或许可以看出两地在作文上的差别——

  2011年:若大学已录取了你,并给予一年休学年,你会如何善用?试谈谈你的构思。

  2012年:给一段简短的阅读材料,几只刺猬挤在一起取暖,身上的刺和寒冷的天气让它们明白“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最好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的道理,题目要求以此写一篇文章。

  2013年:“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满的瓶子,而是盼望化作燃烧的火焰。”试就个人对这句话的体会,以《成长》为题,写作一篇文章。

  本报记者 张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