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去哪儿
我县初中小学招生计划解读
邵翠
县第二机关幼儿园、千岛湖镇第六小学、建兰中学,日前,淳安这几所新建的幼儿园、学校尽管有些还在加班加点地赶工中,但全县各中小学校的招生工作已经陆续展开。
近日,笔者就一些家长的疑问咨询了县教育局,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我的孩子是否符合入学条件 ?
据教育局最新公布的《2014年千岛湖镇城区公办初中小学招生办法》显示,符合入学条件的小学新生要为2008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初中新生必须是接受完六年小学教育的适龄少年。
除年龄外,家长还需注意新生户口、家庭房产(或法定监护人房产)等要求。只要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你的孩子便可以在千岛湖镇学校入学。
如果孩子的户籍在千岛湖镇(含宋家坞村、排岭村、东庄村居民子女以及持有“亲商证”、“人才特聘工作证”人员子女),那么入学就不用担心;如果孩子的户籍不在千岛湖镇,但你们家庭生活基础在城区,在城区有一套房,那也不必担心入学问题;对于户籍和房产都不在千岛湖镇的外来人员,必须取得临时居住证(6月20日报名前已在千岛湖镇实际居住满一年及以上),同时父母其中一个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部门营业执照,这样孩子便也符合入学条件。
我们应该去哪一所学校就读?
最新的招生学区划分已将淳安各个学校的招生范围说明的较为详细,报名前各位家长务必要看清楚。
千岛湖镇第一小学——新安南路1号至西园山庄路口(开发区管委会旁)、新安大街自37号起到底、贸易弄、排岭北路、向阳巷、风暴巷、排岭南路1号至31号、骑龙巷1号至18号、人民路自19号起到底(含12、13号)等所属区域。
淳安县实验小学——排岭南路自32号起到底、景秀花园、塘边弄、炉峰路、知林巷、知丰路、骑龙巷自19号起到底、人民路自1号至18号(不含人民路12、13号)、如意巷、行岗路、金鸡弄、初阳小区、康福寓、渔港路、云梯巷、杉柏弄、环港弄、新安西路7号到底、南景路南景现代城(含里联村)等所属区城。
千岛湖镇第三小学——新安大街1号至36号、新安北路、塘岭路、园林村、清波花园、千岛花园、碧水花园、阳光路、四马巷、新安西路1号至6号等所属区域。
千岛湖镇第五小学——曙光新村、南苑居民区、南山居民区、景湖花园、玫瑰园、丽湖馨居、紫荆花园、紫荆家园、紫荆香江庭院、翠湖春晓、银杏山庄、佳逸公寓、久香苑、绿园新村、宋家坞村等所属区域。
千岛湖初级中学——新安大街、贸易弄、景秀花园、排岭北路、向阳巷、风暴巷、排岭南路、骑龙巷、新安东路、新安北路、塘边弄、炉峰路、知林巷、知丰路、人民路、如意巷、行岗路、金鸡弄、初阳小区、塘岭路、园林村、清波花园、千岛花园、碧水花园、阳光路、四马巷、新安西路、康福寓、龙门路、明珠花园、青春路、一家山水、渔港路、云梯巷、杉柏巷、环港弄、朝阳新村、南景路南景现代城(含里联村)和排岭村、东庄村撤村建居点等所属区域。
南山初级中学——新安南路、曙光新村、南苑居民区、南山居民区、景湖花园、玫瑰园、丽湖馨居、紫荆花园、紫荆家园、紫荆香江庭院、翠湖春晓、银杏山庄、佳逸公寓、久香苑、绿园新村、宋家坞村等所属区域。
今年招生何时开始报名?
据了解,今年招生报名大致分为两个时间段。
一个时间点是6月21-22日上午8∶00至下午5∶00,户籍在千岛湖镇的或在千岛湖城区有房屋的学生,需携带户口簿、房产所有权证原件(房产证未办好或暂时无法办理的,需提供购房合同、原始发票等相关材料)和复印件,或亲商证、人才特聘工作证原件和复印件到千岛湖镇城区各所在学区学校报名,还在施工中的千岛湖镇六小报名也不例外。
对于户籍和房产都不在千岛湖镇的外来人员,报名时间则为6月28日上午8∶00至下午5∶00,携带所在社区确认的房产租赁证明、营业执照或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到千岛湖初中(初中新生)和南山学校(小学新生)报名点报名。
镇六小招生第一年,师资力量家长别担心
千岛湖镇第六小学将于今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教育局管社平副局长介绍说:“镇六小第一年预计招生30个班级,为使城区各小学生源合理分流,目前也将千岛湖城区几所小学的学生进行分流,千岛湖镇第六小学所属学区范围内即住址在千岛湖镇新安东路1号起到底、明珠花园、龙门路、茶苑小区、一家山水、青春路、环湖北路、朝阳新村和排岭村(不含里联村)、东庄村拆村建居点等所属区域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必须按照规定转至六小上学。除此之外,户籍和房产均不在千岛湖镇的进城务工子女也需按照规定分配到镇六小就读。”
就家长们关心的镇六小师资问题,管副局长介绍表示,镇六小下半年预计招收70多位老师,这些老师中约有60%,是从千岛湖城区各个小学选拔而来,其中获得市级以上各项荣誉的老师占1/3,荣获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的教师占1/2左右。其余的教师一部分在今年招聘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择,另一部分为乡下上调的优秀教师。
如此看来,镇六小的师资力量家长们也大可放心。
针对学生中途转校,可能出现环境、老师、同学的诸多不适应现象。管副局长说:“现在的孩子适应力普遍较强,家长们其实不必杞人忧天。如果孩子真有不适应,学校也会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孩子的适应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新学校、新环境可以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这对于今后的人生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