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巴西总会说起桑巴
但巴西最流行的是波萨诺瓦
即使是里约热内卢的艳阳,今天都添了一丝忧伤的味道。海滩边的小餐厅里,平素总是热情相迎的服务员和老板,都不太愿意提起昨天那场比赛。有客人提到,也只是礼貌地摊开双手,无奈地耸耸肩,含糊地应付几句。
餐厅里正好响起一首贝贝尓·吉尔贝托熟悉的波萨诺瓦曲:“开心总比忧伤好,开心总比忧伤好,我们心中总是这样期待。”
忧伤的时候
哼一曲波萨诺瓦
好吧。开心总是比忧伤好,虽然这句歌词本身就已经足够忧伤,不是么。虽然一提到巴西人们总是想起桑巴,但是桑巴远远算不上巴西的国乐。就如生活一样,不可能永远那么热情奔放,不可能永远处于激情的巅峰。我们总是需要一点点优雅的懒散,一点点莫名的忧伤。于是就有了波萨诺瓦,这种以里约热内卢为中心的音乐将美国西海岸的爵士乐与桑巴糅合在一起,懒散,性感而忧郁。流行多年至今不衰。
波萨诺瓦在葡萄牙语中是“新潮流”的意思。它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初被用来指称各种创新风格的音乐。1958年,巴西希伯来社团大学的一个音乐团体在一次公开演出时首先使用了波萨诺瓦这个词。随后,这种风格的音乐在巴西的年轻音乐人和学生之间流行开来,波萨诺瓦的音乐定义也渐渐变得明晰,并诞生了汤姆·若宾、若昂·吉尔贝托、贝贝尓·吉尔贝托等著名的波萨诺瓦大师。
在里约热内卢说到波萨诺瓦,必然会让人想起一首CD时代的神曲:《伊帕内玛女郎》。曾几何时,这首歌就是小资和时尚的象征,在北京街头的各家酒吧中反复播放。而我当时,经常需要向朋友解释,那葡萄牙语的歌词是什么意思。
神曲的灵感
来自海滩美女
与科帕卡巴纳海滩的平民情结不同,伊帕内玛海滩更多是里约热内卢富人和文人流连消遣的地方。很难说是因为伊帕内玛海滩如云的美女催生了这首歌,还是这首歌吸引了更多美女来到这片海滩。
歌词的作者维尼休斯·德·莫拉埃斯是巴西第二代现代主义诗人中被认为最具有魅力的诗人,还曾经多年担任巴西驻欧洲各国的外交官。而音乐的作者汤姆·若宾则是被认为将波萨诺瓦推广到全世界的巴西音乐教父。两位顶级水准的大师共同打造的这首神曲,至今仍令人难忘。
看那美丽而优雅
从身边穿过的女郎
在通向海滩的大道上
如同舞蹈般的步伐
她就像伊帕内玛的阳光
那金色身躯的女郎
艳绝群芳
哦!为什么我如此孤单
哦!为什么万物如此忧伤
哦!世上竟有女郎美艳如斯
她只是不走进我的心房!
虽然有考证说,汤姆·若宾是在自己家中,为一幕音乐剧而谱写的这首曲子;而维尼休斯则是在里约以北的佩特罗波利斯写下的歌词;而传说中的女郎也确有其人,名叫埃洛伊萨·平托,当年是个借着给母亲买烟为名经常来酒吧勾搭男人的问题少女,日后还借着自己与这首神曲的渊源登上了《花花公子》杂志的封面。
但是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当年汤姆·若宾和维尼休斯,就是在伊帕内玛海滩蒙特内格罗街上的维罗索酒吧中,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回眸一笑之后才萌发了灵感,写下了这首名曲。是啊,人生本来就多艰辛,有些事何苦要拆穿呢。
酒吧寻旧怀古
过个懒散的下午
如今,蒙特内格罗街已经被改名为维尼休斯·莫拉埃斯街,那家传说中给了大师无穷灵感的维罗索酒吧名字也早已经改成维尼休斯酒吧。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酒吧的对面,还有一家名叫伊帕内玛女郎的餐厅,这家餐厅的外墙上装饰着伊帕内玛女郎的曲谱,餐厅内则有很多汤姆·维尼休斯、埃洛伊萨以及其他波萨诺瓦音乐的著名人物的照片。
究竟哪家餐厅是当年的维罗索酒吧?我特地请教了里约热内卢公共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蒙特内格罗。他介绍说,维尼休斯酒吧才是当年的维罗索酒吧,而对面的那家伊帕内玛餐厅也不能算是李鬼,酒吧是为了向诗人词作者致敬,而伊帕内玛餐厅则是向这首歌曲致敬。
不过不管怎样,两家餐厅都在伊帕内玛海滩边上。在美女众多的沙滩上享受完阳光之后,来到这两家酒吧小酌一杯,或许也能见到自己心中的伊帕内玛女郎。
再回到开头那首贝贝尓的歌,歌词结尾是这样的:“但是生活需要一点悲伤,我们需要一点悲伤,因为悲伤让人看到希望,让人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