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织布机,摸摸麻布蚊帐,穿越时空触摸老物件
阅读数:0
本报讯 老底子,孩子们身上的衣服、裤子都是妈妈们用棉花纺成线,再用现在早就看不到的织布机织就的。那时候的衣服,都带着浓得化不开的妈妈的味道。上周日,钱江晚报和杭州团市委联合推出的百场公益夏令营之“小小布艺师”体验活动,就来到了小巷三寻土布生活体验馆。在这里,孩子们就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土织布机“咔嚓、咔嚓”织布的年代,满满的都是好奇。
刚进到体验馆,一台超大的全部由木头做成的土织布机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兴趣。“这是布轴,这是经线架,这是梭。喏,梭子这样一穿,再用扣子这样一推,这布就织上去一行啦。”体验馆馆主郑芬兰一边给孩子们讲解,一边演示。孩子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原来这布是这样织出来的呀,看看还不过瘾,每一个都轮番上阵亲手试了一试。这台老底子织布机,是馆主郑芬兰的外婆出嫁时的嫁妆之一。
在这个不大的体验馆里,还有许多老物件都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比如这个悬挂在那儿、摸起来有点粗糙的黄颜色麻布,孩子们问了才知道,原来这是老底子的麻布蚊帐,也是妈妈用亲手种的麻捻成麻线织成的。还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梭子。别说孩子们了,就连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是第一次见呢。
接下来的贴布画特别考验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麻布上用水笔勾上轮廓,再挑选各种颜色的布料,剪成需要的形状,最后拼贴。瞧,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啦,没一会儿,各种美丽图案已跃上麻布:傲立雪中的梅花、翩翩起舞的蝴蝶、帅气的机关枪……
别以为这剪剪贴贴的精细活是女孩的专利啊,参加活动的孩子里大半是男孩,做贴布画那专注的小眼神和精细的手工,一点不比女孩差呢。10岁的小帅哥孙辰阳就用布料贴出了一艘行驶在碧波中的轮船。连孙妈妈都说,原来自家孩子还有这么帅气的内心哪。
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