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寻古之旅
顶着送凉的雨点,听着吕老师和小马哥哥的深动讲解,我们开启了余杭古迹的寻访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临平城区东大街东端的龙兴寺。它南北向跨于上塘河上,龙兴桥始建年代无法追溯,宋时就有记载,此后数经兴废,某次重建前原址上建起了关帝庙,又在关帝庙围墙内修建大雄宝殿,形成“寺里藏寺”的格局,民间呼为“寺里寺”。 夹着大雨我们踏上了龙兴桥,由一块块青石彻成的龙兴桥不算大,桥护栏上雕刻着古老的祥图,静静地向后代们诉说着它的历史……
接着我们来到了桂芳桥,桂芳桥又名东茆桥。横跨上塘河,上塘河北岸原有一东西向桥,桥下有闸,用于分泄上塘河河水。后水闸淤塞,又建南北向桥,将桥墩筑于东西向桥上,形成了“桥墩复桥”的景观,时为“临平三绝”之一。今天的桂芳桥在雨后垂柳的映照下显影得更加清爽。我曾经多次经过桂芳桥,无数次目睹过桂芳桥的庄容,但从未有像今天这样感觉,听着小马哥哥的讲解,觉得我们的古人好聪明,桂芳桥好亲切,我好像今天才真正第一次认识桂芳桥。
我们又参观了始建于唐宣宗时期,位于安隐寺前的安平泉。古老的青石板,百年香樟树下的安平泉显得更加宁静,更加古老。雨越下越大,我们转至江南水乡博物馆,进行室内参观。在曹阿姨的深动讲解下,我们小朋友都惊呆了,我们余杭建都居然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杭州建都早了整整800多年呢。听着马家浜文化,看着博物馆墙上我们余杭这么多的古代名人,我觉得好骄傲啊!日本的茶道发源地竟然是我们的径山呢……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超山南麓狮峰寻找海云洞古迹,看着山洞崖壁上刻着的宋、明以来文人隐士题咏、手迹,听着小马哥哥给我们讲的黑龙传说……最后一站来到余杭区地方志馆,馆里陈列着历代余杭区的地方志,各种余杭地区的特产、特色活动、特色建筑小模型真是应有尽有呀!走出方志馆,我踏上了雄伟的通济桥,此桥位于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踏上古桥,我找到了在博物馆里曹阿姨跟我们讲的镇桥石,它静静地躺在桥顶,日复一日地守着大运河,看着过往船只……
真心感谢叔叔阿姨们,为我们精心准备了这次不寻常的寻古之旅,让我们大开眼界,好好地领略了一下家乡余杭的古老风貌。其实,古老的余杭还有好多的古迹,好多的历史,等着我们去寻找、倾听,今天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多发掘,多多认识我们余杭,把它的文明讲给外面的朋友听,讲给全世界听。
育才实验小学 207班 吴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