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时间:路边烧烤 安全隐患多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区人群流动较密集区域纷纷出现烧烤摊点,浓烟中异香扑鼻的羊肉串、牛肉串、里脊串、青菜串、年糕串等烧烤食品时时诱惑着行人的胃口,一些年青人和孩子们常常会被吸引,驻足买上几串,或小坐闲聊、或边走边吃。
夜宵烧烤生意日益火爆,烧烤摊(店)占道经营、油渍污染路面、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频发,背后隐藏的食品安全隐患更是令人担忧。近期,市场监管局对城区烧烤店开展了专项整治,发现烧烤业普遍存在着无证无照经营,使用过期变质食品原料、腌料、调味料,以鸡、鸭肉冒充牛、羊肉串欺骗消费者等问题。
调查:烧烤店发现大量过期调味料
10月10日晚7时许,笔者跟随市场监管局城西工商所执法人员来到劳动路42号的一家特色烧烤店,店内一名女店员正在给顾客点餐。
执法人员向店员出示证件后,了解经营证照情况。店员说,烧烤店跟旁边的餐厅是一起的,证照放在餐厅里。随后,餐厅店长从边门走进来,认可了店员的说法,还向执法人员提供了餐厅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
在进一步查看其烧烤制作间内正在使用的调味料,执法人员发现一包标称“北京一品世家东方饮食管理有限公司”生产的“肉制品用复合调味料”标签上找不到生产许可证(QS证),标注的生产日期是2013年8月15日,保质期为“常温保质期1年”,也就是说这包调味料已过期近两个月。
对此,执法人员立即对其食品原料进行全面清查,发现已拆封正在使用或未拆封的过期肉制品腌制剂、烤翅腌料等6种共10包,无生产日期或生产日期模糊不清的肉制品保水剂、肉制品保水改良制、麻辣粉、黑牛膏、羊肉香膏、食品香精等10种共15包,查获问题调味料合计近22公斤。
在执法人员要求经营者出示调味料的进货凭证时,女店员一会儿说是:“网上买的,没有凭证”,一会又说是:“朋友临时放这儿的,不是我们的”,无法自圆其说。此时,餐厅老板匆匆赶来并连连说:“烧烤店不是我的,我只是出租房屋给他们”,还掏出了一份租房合同。这时,女店员改口说:“店是我父亲的,平时由我们夫妻俩管理”。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上,未查到北京一品世家东方饮食管理有限公司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于是,执法人员现场扣押了这批过期、无生产日期的食品原料,并对店内待售的牛肉串进行了抽样送检。
鸡肉、羊肉、风味肉串 傻傻分不清
晚上8时许,城西工商所执法人员辗转来到象牙浦路。发现象牙浦148号底层一间车库内灯火通明,一家烧烤店正在营业,门口一个烧烤架上“裸”放着肉串、肉丸、年糕、青菜、虾、鱿鱼等数十种食材,无任何防尘防蝇遮盖, 一名店员在用炭炉烤制肉串、另一名店员在用油锅炸鸡翅,锅内的热油乌黑发亮,店内还摆着一张小餐桌,一名男子带着一个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肉串。
据执法人员介绍,该摊位是前期刚被查处过的无证无照烧烤店。在他们进一步检查过程中发现,这家烧烤店待售的食品原料“羊肉串”食材,其包装正面标着“草原风味肉串(肥羊风味)”,背面的配料却标着“精选鸡肉”。原来,该肉串是用原料价格较便宜的鸡肉制成风味肉串,并当成价格较贵的羊肉串来卖,该经营者在无证无照经营烧烤店同时,涉嫌以假充真欺诈消费者。
据笔者了解到,今年8月份以来,城西工商所持续深入加强象牙浦路区域夜宵烧烤业的监管,每周由一名所班子成员轮流带队开展巡查,一经发现无证无照擅自营业的餐饮店,首次书面责令改正,再次发现一律立案严惩,直至取缔。“对于这家刚刚被查处过,又擅自无证营业的烧烤店,我们现场查封了其营业场所,扣押了其经营场所内的所有营业设施。”
烧烤无序经营隐患多 请市民慎食
据调查,本市不少市民爱吃烧烤,尤其是年青人和孩子们更容易被浓郁的烧烤气味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经营者涌入,街头巷尾的烧烤摊(店)呈膨胀趋势。但是人们在享受便宜、美味的烧烤食品同时,对自身健康也不能忽视。
从市场监管部门近期整治情况看,目前市区的烧烤业发展条件还不成熟:无证无照烧烤店多。烧烤食品制作过程中,易产生油烟、噪声,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往往难达到环保审批要求。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一些从业者租用底层住宅、车库甚至是违章搭建的简易房作为烧烤场所,难以符合经营场所合法性审查的要求。
烧烤原料质量难保证。为使经营利润最大化,一些烧烤店(摊)的食品原料来源较混乱,甚至会使用一些价格极为低廉的过期劣质原料,食品安全缺乏保障。
烤制过程安全难控制。一些经营者将解冻的肉、鱼、虾等食材直接放置在烧烤架上,易交叉污染、腐败变质。食品烤制时间过短,不能有效杀灭食物中的寄生虫和有害微生物,也容易感染消化道疾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
流动摊点问题更多。路边烧烤摊经营时间、地点不固定,缺少必要的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卫生状况极差,加工制作过程不规范,很多从业者没有健康证,潜在风险更大。
针对城区烧烤行业现状,在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入加强监管,督促经营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的同时,需要广大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遵循科学饮食理念,选择正规经营的餐饮服务场所安全消费,尽量少吃或不吃安全隐患较多的流动摊点食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风险。
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合理规划,统一建设烧烤、小吃、美食餐饮街区和示范店,按照“固定场所、固定位置、固定摊主”的要求,引导小餐饮经营者入市、入店纳规经营,充分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美食消费需求,又确保群众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