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尼克松拉下马的主编走了

返回

把尼克松拉下马的主编走了

《华盛顿邮报》前传奇主编布拉德利辞世,享年93岁
他力主报道水门事件,披露越战文件,奥巴马称其“真正的报人”

作者:据新华社、中国日报 阅读数:0

  当地时间10月2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前主编、“水门事件”牵头报道人本·布拉德利在华盛顿家中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93岁。

  布拉德利掌舵《华盛顿邮报》23年,指导记者揭露了“水门事件”、“五角大楼越战文件”等轰动全球的丑闻,不仅把《华盛顿邮报》从一份默默无闻的早报打造成全美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纸质媒体,也让自己成为当时华盛顿乃至全球新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布拉德利去世后,曾在去年11月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真正的报人,他把《华盛顿邮报》办成了美国最好的报纸之一。他掌舵期间,一批记者报道了‘五角大楼越战文件’‘水门事件’等新闻,披露了那些需要被讲述的故事——那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彼此的故事。”

公开五角大楼越战文件,一度与白宫对簿公堂

  1968年至1991年担任主编期间,布拉德利干的第一件大事是公开五角大楼越战文件。

  1971年,一个前政府官员出于泄愤把一份五角大楼越战文件给了《纽约时报》,这份文件记录了公众所不知晓的越战内情。《纽约时报》于当年6月13日开始发表相关文章。

  尽管并无太多猛料,但仍引发了轰动。连续发表三天后,尼克松政府成功让一家法院下达裁决,禁止报纸进一步披露相关内容。这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事前禁止的纪录。

  于是,那个前政府官员又把文件给了《华盛顿邮报》,但这些文件已经被法官认定为涉及国家安全机密,再据此发表文章则要承担违法的风险。报纸的编辑和记者们认为应该发表,但律师很担忧,当时《华盛顿邮报》正要上市募股。

  举棋不定之际,布拉德利征求老友的意见,朋友告诉他说“班吉(布拉德利的昵称),你必须得这么做。你没有选择。这是你的事业。”《华盛顿邮报》时任出版人凯瑟琳·格雷厄姆也支持布拉德利的决定。

  于是,布莱德利做出了公开刊登五角大楼文件的决定。那些文件揭露了美国政府在越战期间蒙蔽、欺骗公众的丑恶行径,令尼克松政府名誉扫地。

  那一刻“《华盛顿邮报》的独立、决心与信心在所有编辑和记者的脑海里定格。”坚决发表那些文章证明了《华盛顿邮报》是“一份保持尊严、坚守原则的报纸”,布拉德利事后在回忆录里写道。

  文章的发表最终让《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一起与白宫对簿公堂,但最高法院以6比3的结果,裁定两份报纸没错,政府无权阻止他们发表相关文章。

  后来布拉德利回忆说,正是这次斗争,把《华盛顿邮报》推进到了美国新闻业的第一梯队。经此一役,布拉德利也开始蜚声全美。

牵头报道“水门事件”,穷追猛打将尼克松拉下马

  布拉德利和《华盛顿邮报》的事业巅峰则无疑来自“水门事件”的相关报道。

  1972年6月17日清晨,5名男子因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偷拍文件被捕。经调查,5人均是共和党“暗探”。为避免影响竞选连任,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下令掩盖事实真相。同年11月7日,尼克松竞选成功。随后,《华盛顿邮报》得到消息,开始就这件事穷追猛打。

  据路透社报道,布拉德利起初对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的调查性报道持怀疑态度,但当他意识到这可能成为一起“大事件”时,布拉德利开始鼓励两人追踪报道,同时允许他们在报道中引用泄密者“深喉”提供的消息。在整个事件持续发酵的28个月里,《华盛顿邮报》共刊载大约400篇文章,最终迫使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引咎辞职的总统。

  自此以后,《华盛顿邮报》也从一份地区报成功转型为国际大报。

  “当时我们下了很大的赌注”,伯恩斯坦回忆。“白宫发言人每天都会跳出来,抨击《华盛顿邮报》,点名批评本·布拉德利,也批评鲍勃·伍德沃德和我。然后,布拉德利给我们鼓劲。”

  “本是一位真正的朋友,也是新闻事业的天才领袖”,“他永远地改变了我们这个行业。追寻真相是他坚定不移的准则。”布拉德利去世后,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发表声明说。

  布拉德利生前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过,坚持不懈地跟进是“水门事件”报道带给所有媒体人的最大启示。

  布拉德利的做法也获得了美国当局的认可。去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给他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那是美国给平民的最高荣誉。

  布拉德利与世长辞后,奥巴马发表声明表示哀悼。他在声明中说,对布拉德利来说,新闻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公共事业。“布拉德利所建立的新闻职业标准,引领着更多人进入新闻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