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昨天上映,记者找寻档案,发现当年浙江的剿匪故事——
浙江的“小雄鸡”
和东北的“座山雕”一样狡猾
昨天傍晚5点起,徐克执导的电影《智取威虎山3D》正式在全国公映。
杨子荣只身闯进威虎山,里应外合消灭土匪“座山雕”的故事家喻户晓。观众记住了剿匪英雄杨子荣,也记住了杨子荣的对手——土匪头子“座山雕”。
那么,解放前后,浙江是不是也有和《林海雪原》类似的故事呢?于是,记者来到浙江省档案馆,翻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解放初期,浙江的匪患也相当严重。可惜,当年没有人挖掘其中的故事写成小说,现有的资料都比较简单。尽管如此,在简单的文字背后,我们还是隐约能感受到那个峥嵘岁月的味道……
浙江匪患很严重
多时达到5万余人
资料记载:浙江的剿匪斗争,从1949年5月开始,到1951年年底基本结束,总计剿灭匪特9万多人,个中惊心动魄,不逊色于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传奇。
1949年5月,浙江境内有武装股匪300余股(其中百人以上的116股),3万余人。7月底至8月下旬,是全省匪患最严重的时期。8月份,匪特人数发展到5.3万余人,一些地方一度出现了匪占农村的严峻局面。
比如象山的股匪宋钧年,绰号宋胡子,当地群众叫他“杀人魔王”。1940年代,他投靠日军。抗战结束后,他投靠军统特务,任宁海县自卫总队总队副。象山解放后,宋钧年等网罗了2000多名匪徒,为害地方。
还有萧山的俞继鹏匪部、宁波的“黑狼”张耀荣、象山的“海蛇”边芝青、文成的“七星会”、永康的“坑王”金坑标、长兴的“西山老虎”章鸣皋、建德的王子辉以及平湖的双枪黄八妹等等。
这里要细说的是股匪“小雄鸡”。
“小雄鸡”名叫徐永昌,新昌县上徐村人,后移居奉化县晚乡岭村。他16岁上山为匪,因枪法好,脚马快,成了股匪头领。因个子矮小,又好斗殴,所以被称作“小雄鸡”。
一开始,“小雄鸡”的羽翼未丰,势力不大,仅有30多个匪徒。为寻找靠山,他把抢劫的财物送给奉化县前岙村恶霸陈传卿,后又拜奉化跸驻村宋孟果为干爹。
陈传卿是奉西一霸,人称“老太爷”,其次子陈祥芳曾任国民党副军长。而宋孟果,则是蒋介石的连襟。
有了这两个靠山,“小雄鸡”的队伍扩展到100余人,到处抢掠烧杀。小孩哭闹时,只要说声“小雄鸡”来了,就不敢作声。
国民党官兵就曾多次追剿“小雄鸡”,均无济于事。1940年,“小雄鸡”接受招安,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地方部队的军官。
剿灭“小雄鸡”
花了一年多
从1949年12月开始,剿灭“小雄鸡”花了一年多。因为这伙土匪太“鸡贼”。
1949年5月,宁波解放的时候,“小雄鸡”带着手下逃到了舟山。
后来,不少土匪被剿灭后,残部都投奔到“小雄鸡”麾下,人数又增加到100多。他将这伙土匪分成7个小股,分头进行破坏活动。
为了追歼“小雄鸡”以及部下各小股流窜土匪,浙江军区第二军分区警备第二团第三营一方面发动群众,喊出了“活捉‘小雄鸡’,立功上杭州”、“消灭‘小雄鸡’,农民好分田”等口号,一方面和当地干部一起做土匪家属的工作,还在上海找到了“小雄鸡”的勤务兵夏全保,切断了“小雄鸡”的后援。
经过数次围剿,“小雄鸡”的身边只剩下梁昌华、“小老王”、朱志龙三个匪徒。但“小雄鸡”没这么好对付,他又溜到了小坑脑深山,躲了起来。
直到1951年2月13日,他们躲在岩下坑龙王庙烤火时,被已自新的原“小雄鸡”警卫员谢全宝发现并报告。
驻石桥头的三连侦察班长纪田庆带领全班战士赶到匪窝,用冲锋枪猛烈扫射,击中“小雄鸡”的脚踝。这伙土匪又逃入深山密林。
第二天下午,跸驻村有四个民兵带猎狗上山搜查。在一个草棚里,他们发现地上有一些刚擦过但因受潮未燃着的火柴棒,还有一堆头发。后来,又在雪山上发现了脚印。可是,追了一阵,脚印不见了。
原来,这是土匪施的一个诡计:土匪是倒退着走路的,起点、终点的痕迹还用树枝抹去了。
四个民兵立刻折返,发现土匪躲在柴丛中,他们用步枪、土枪一齐开火,击毙了两名土匪。
走近一看,其中一个胸部中弹、手上戴着金戒指和手镯的人,就是“小雄鸡”。几天后,民兵们又击毙了“小老王”,活捉了朱志龙。
“小雄鸡”股匪这才被全部歼灭。
(感谢浙江省档案馆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