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投、连环穿越摩天大楼 现实中可以做到吗

返回

美国电影《速度与激情7》,网友都说是一部诚意满满的科学大片
我们请浙大航天航空学院、浙工大维尔切克量子中心的教授来讲讲

汽车空投、连环穿越摩天大楼
现实中可以做到吗

作者:本报通讯员 黄双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阅读数:0

  8天,15.66亿票房。这是《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在全球制造的新神话。

  且不要以为这只是一部贩卖肾上腺素的电影,除了豪车、美女、美国肌肉,《速7》是一部诚意满满的科学大片,严谨程度不亚于公映后被从科学角度轰轰烈烈讨论过的《星际穿越》。

  不信来看看?

  镜头一:

  为了“截胡”一伙黑帮,抢到手里拿着“天眼”(一种可以定位任何位置的软件)的世界顶级黑客拉姆希,Dom军团乘坐一辆军用运输机追到高加索山脉上空。在大约7000米的高空,机舱门突然开了:Dom驾驶的“道奇Charger”就这么背朝蓝天,自由落体了!

  观众惊得一口气没缓过来,阿斯顿马丁DB9,斯巴鲁Impreza WRX STi,法拉利458……已经纷纷像馅儿饼一样,载着一票帅哥美女,唰唰从天空极速而降。

  临近地面,每部车尾“咻”地飞出一个巨大的降落伞,汽车开始减速下降。一按按钮,降落伞帅气地弹走,汽车咕咚落地,主角们花容、肌肉都安好,一以贯之地油-门-踩-到-底。

  问题来了:汽车能跳伞?车里的人不会被震晕死?

  验证一:

  钱报记者请教浙江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陈伟芳教授,陈教授还没有看过这个电影,但是根据记者的描述他就能够下判断:“空投汽车不稀奇,二战的时候,盟军的运输机曾经在诺曼底空投过坦克。”

  理论上讲,庞然大物从空中掉下是可行的,只要有足够大的降落伞。

  让我们算算。

  在格瓦拉生活网社区,网友“三两旧时光”,为了向保罗致敬,做了一道物理题,顺手搭救了多少冒着傻呆萌眼神的文科生——

  车们,从7000米平流层飞下来;在离地900米高空,降落伞打开。几个基本数据是:每辆汽车的重量大约2吨,降落伞的直径约为汽车长度的3倍,大概13.5米。

  通过受力及运动分析,“三两旧时光”计算出:开伞前,汽车的降落速度为75米/秒,打开降落伞后,汽车的落地速度为8.48米/秒。

  记者请教授把关,“基本没有误差。”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汽车飞下来的场景完全可以实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博士王春亮说,加上特殊的保险杠和避震系统改装,人在车里箍上赛车保险带,戴上头盔,跟着车一起安全落地,理论上也是可能的。

  镜头二:

  黑客拉姆希找到了,“天眼”却还没找到,Dom军团为此一路追到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据说芯片在阿联酋王子的一辆私家车里,这辆跑车就是世界上仅有7辆的莱肯超跑之一。

  偷盗芯片被发现,Dom不得不坐上超跑,发动了莱肯,直接“释放”这火一样的小怪兽。

  “BANG!”当观众尚为“1/7”车头撞烂了而心疼不已的时候,Dom老大直接一路杀出大楼了……刹车还没了说。什么!对,没看错,开开开出去了,飞飞飞飞,撞进第二座大厦。停不下来么,继续直冲出第二座大厦,再冲进第三座大厦。最后一把方向打过来,人跳出,车,坠毁了——这回没有降落伞。

  关键的问题来了:汽车如何能够飞跃三座摩天大楼?

  验证二:

  记者查找了一下资料,这个摩天大楼群叫做艾提哈德大厦,共有5幢200米以上的摩天高楼,最高的一幢高305.3米。

  根据电影场景,Dom飞的应该是一条直线线路,那么他连飞的三座大厦,应该是艾提哈德大厦中的2、3、4号楼,高度分别是:305.3米,260.34米,234米。小怪兽多半是锁在最高点上,所以Dom从最高的一幢大楼顶层起飞。根据谷歌地图上的比例尺,我们大致推断出三幢大厦之间的距离分别大约是100米和50米。

  记者请教浙江工业大学维尔切克量子中心的熊宏伟教授,2分钟不到他就回复我:这个连环飞跃,从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

  机械工程师“达明一派”先生来给我们解读这些公式:

  汽车在大楼这个飞跃,叫抛物线运动。按照楼间距和大厦的高度差,能够算出,假如汽车要从最高大厦2号楼飞到第二高楼3号楼,飞行时间需要3秒钟,飞行速度要达到33.3米/秒;从3号楼开车去,腾空飞跃到4号楼,需要2.32秒,速度达到21.6米/秒。

  再来看看莱肯超跑的性能:0~3秒,速度就能达到27.77米/秒,最高速度能够达到109.72米/秒,按照Dom踩油门的劲道和习性,何况刹车已经废掉,飞楼的这点速度能上不去?

  达明先生算完,又费了一顿口舌跟我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悠悠地得出两个结论:

  1、美国大片有多真实!拍摄内幕:镜头采用计算机图型进行三维建模,重构真实三维场景,模拟渲染的视频后期加入特效、镜头等元素合成的。

  2、不懂物理多-可-怕!

  看了《速度与激情》,深深地理解了为什么浙江省高考新课改,物理课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不过话说回来,把这些有趣的科学事实集结起来,发出(幼稚)的提问,可能就是我们这些文科生的强项了。不管怎么样,以这样的解读,向“素鸡”团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