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种茶树的,原来是河姆渡人

返回

余姚田螺山遗址发现三大片茶树根,把中国种茶的时间提早了3000年

最早种茶树的,原来是河姆渡人

作者:本报记者 马黎 通讯员 程子唯 阅读数:0

  昨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开了一个发布会,会上公布的一个消息,很多爱喝茶的人一定感兴趣——

  2004年到2011年,在余姚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茶种植物的树根遗存,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这个结果读起来有点生涩,小记来解释下:这个田螺山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体系,考古专家在遗址里,发现了三大片茶树根。而一直以来,《诗经》、《尔雅》、《茶经》等文献里,提到我国最早种茶的时间在距今3000年左右。所以说,这三大片茶树根的发现,让时间一下子又提前了3000年,原来河姆渡人最早开始种茶,中国茶的故乡在余姚。

  那么,从发现到公布,过去了11年,专家是怎么确定这就是茶树根呢?河姆渡人是第一个喝茶的人吗?

  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决定和一位河姆渡人来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在河姆渡人的两幢房子中间

  发现了木头遗存

  河姆渡人(以下简称“河”):一提茶,你们第一反应就是陆羽的《茶经》。我知道,这基本就是茶的百科全书,里面提到神农、周公旦、晏婴等等,都是中国很早识茶的人物,每次一听到大家在议论这些“鼻祖”,说他们如何识货,知道茶的好处,我心里就憋屈啊,我们河姆渡人早几千年,就在家门口种茶了好吗,只可惜你们一直没发现证据,我又不能王婆卖瓜。现在好了,终于真相大白啦。不过,我也好奇,你是怎么发现我种了茶树呢?

  孙国平(以下简称“孙”):11年了,我们一直在你家门口挖挖挖,发现了你们住的房子——干栏式木构建筑,和现在云南傣族人住的吊脚楼几乎一个样,还找到了你们爱吃的鲫鱼、金枪鱼的骨头,伙食不错嘛。

  直到2004年的一天,我在你们两家人住的两幢房子中间,发现了一个坑,“动手术”之后,居然发现里面有木头遗存。于是,我先从泥土中把它剔出来,刷一刷,再清洗下,然后提取。

  河:你们发现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孙:我的第一反应是一种树根。因为它刚出来的颜色,是咖啡色的,像树根,然后大大小小,有粗有细,一根根直立生长。再看形状,刚刚露头时细一点,然后粗,底下又细了,跟树根的长法是一样的。

  河:都说考古人是“侦探”,果然第一感觉很厉害,但是,你怎么知道是我们种植的,也有可能是自然生长啊?

  孙:因为树根是在熟土坑发现的,土很疏松,还有一些碎陶片,从我们考古学专业上讲,熟土坑就是人工开挖的坑,是有目的挖的,而不是掉了一颗种子在那里,自然生长的。

  比《尔雅》里关于种茶的记载

  还要早3000年

  河:树根有很多种,你怎么知道就是茶树根呢?

  孙:我们请了日本东北大学植物学教授铃木三男,还有金泽大学的考古学教授中村慎一等等,对出土后保存的树根标本进行木材显微切片检测,发现树根的结构与栽培茶树一致,可以初定为茶树。

  河:就这么简单?

  孙:别急。喜欢喝茶的人肯定知道,茶叶有个特征性成分,是鉴定真假茶的证据:茶氨酸。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还要找找里面有没有这个成分。

  但是,为了保存这些树根,我们一直把它浸在清水里,为了防止树根变质,中间还换了很多次水,所以我们担心,这种成分会不会消失了。不过,第一次进行检测时,我们还是惊喜地找到了微量的茶氨酸。

  河:微量?我有个疑问:你们现在的结论里,全名是“山茶属茶种植物”,植物达人都知道,山茶属里面包括了200多种植物,比如红山茶、油茶、茶梅等等,它们都含有微量的茶氨酸,就好比金丝楠木和樟木都属于一类,但它们是两样东西。所以,你们怎么知道这是茶树,而不是红山茶、油茶、茶梅呢?

  孙:考古学是很严谨的,当时我们也吃不准它到底是不是茶树。

  好在,2011年,我们又在你家旁边发现了茶树根,这次我们学聪明了,赶紧在田螺山遗址周围,挖了现成的活体茶树、山茶、油茶和茶梅树根,送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色谱监测。

  河:结果如何?

  孙:标本中,茶氨酸含量每克中有1493微克,而活体茶树里,每克中有1881微克,两个数字一对比,很明显,我们挖出来的树根茶氨酸含量很高,几乎接近活体的啦。所以,我们断定你种的就是茶树根。

  河:干得漂亮!如果没有你们,中国人提到最爱的茶文化,基本和我们没关系。要知道,7000年前,我们就种稻米了,而现在,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最后一项,也有我们的份。而且比《神农百草经》里,那个经典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同茶)而解之”的年代,还要早两三千年,比《尔雅》这些史料里关于种茶的记载,还要早3000年哦。

  茶树根旁边

  还发现了疑似“茶壶”

  孙:早是你们最早了,不过,我也有个疑问,想请教一下。

  河:请说。

  孙:昨天,很多人问我,你们确证了茶树根,那么,河姆渡人种茶用来做什么呢?唐代煮茶,宋代点茶,明代改为泡茶,你们作为“鼻祖”,是怎么享受的呢?喝,还是做药引,还是仅仅欣赏欣赏呢?

  河:你猜?

  孙:我在你们种的茶树根边上,发现了三四件完整的陶器,专业术语叫“陶盉(hé)”,是一种水器,至于是用来盛什么水,我们一直搞不清。但现在,有了茶树根的发现,而这个陶器的形状,这么像我们现在的茶壶,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是茶壶,而且年代已经确定是6000年前的,所以,我在想,你们当时可能就用这种壶来喝茶的。

  河:呵呵,这个秘密,还得等你们找到确切证据,我再来公开吧。

  孙:我想会的。因为有专家建议我们,把茶壶里的残留物做一下鉴定,到时就会真相大白的。

  河:不过,我想你们现代人更想知道,我们家种的茶树,是不是就是你们现在喝的绿茶?

  孙:其实,这个问题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考古学需要100%的证据,我们现在还差一个DNA鉴定,就可以知道最终答案。

  小记旁白:最后的检测鉴定结果是什么,请记得追看钱江晚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