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重生
不管是否被人关注,诗,一直存在着,只不过有心人把他捡了起来,因此,诗变得具体化、情绪化了。同时,诗,是无需解读、也无法解读的,因为诗只属于诗人,能出入诗之间的,也只有他一个人,任何的解读,从本质上说都是对诗本身的曲解,尽管如此,一种渴望被诗人和诗所接纳的冲动,使自己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写了起来。
对于《你是一束年轻的光》诗集和吴重生所倡导并践行的“一日一诗”的行动,全国重要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品评,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份客观并来之不易的评价背后,显然是有很多故事的。但真正的诗人都是不愿拿故事说事,因为诗就在那里。但一位读诗的人,倒更希望通过诗走近他的人生。
作为吴重生的好友、同事,同时又是《你是一束年轻的光》诗集的插图作者,我见证了他2014年“一日一诗”的践行和诗集出版的整个过程,其实诗人远比诗本身精彩和绚丽得多,只是大多数人只能在远处看,体会不到这份精彩和绚丽罢了,如想走近他,《你是一束年轻的光》就是一座桥。
吴重生首先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人与事,这些人生百态、世事炎凉足以让人感叹和唏嘘。这时,诗,无疑最让人抒发情怀的载体,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吴重生写诗,应该不会让人有太多的意外,但能写得这么执着、这么纯粹,倒使旁人感到了意外,他可以在席间、路边、公交车上随即成诗,这在当下,不能不叹为观止。
吴重生与诗,有一层渊源,宋末元初,他的先祖吴渭,在浦江创办了月泉书院,成立了月泉吟社,并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三月间,获2735卷,作者遍布浙、苏、闽、桂、赣。方凤、谢翱、吴思齐等名宿评出甲乙等,以物为奖,回札以谢,此等诗坛盛事在当时是空前的,影响深远,《四库全书》“月泉吟社”条即记此盛。重文尚礼的乡风余韵,一直影响着后人,吴重生与诗的结合,似乎找到了源头。人生如诗,吴重生祖上一脉虽然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到了父辈,只是一户亦耕亦读的中等家庭,因其聪敏、好学名闻乡里;他一路风雨一路歌,从基层文化干部一步步走来;他趟过了浦阳江、婺江、钱塘江,带着一身风霜雷电来到了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如诗一样的经历,就是诗的一部分。
从《诗三百》年代到民国间,两千多年,古体诗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逐渐成熟和隐定下来,历代的诗人与诗作犹如天上之星,让后人仰望不已。然而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一切都在变,包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教育方式等等,古体诗的文化语境日渐式微,成追忆中物了,所幸,那一颗诗的“心”没变,诗,换了一种方式“重生”了,现代诗不经意间跳出来,被有心人察觉到了,并且捕提到它的影子,并赋于它色彩、赋于它温度、赋于它情感。吴重生就是这有心人,《你是一束年轻的光》里处处可见它的身影,它在听花开的声音,它在看风跳的舞蹈,它在体味春天的温度,它在抚平落叶的哀伤。沉浸于此的我,还察觉到吴重生火热、奔放、激情的心跳和如急鼓般的节奏。这一切,只有通过现代诗的这一体裁能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现代诗是这一个时代的声音!
吴重生是一位复合型人才,除了记者、作家、诗人,对书画也有很高的造诣。十年前,他出了一本书画评论专著《缘溪行》,这本专著收录他写的书画评论文章六十余篇,采访对象涵盖了全国各阶层的代表性画家,这种经历无疑为他书画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撑。苏东坡云:“诗是无声画,画乃有形诗”,前贤早就总结出诗画的关系,艺术的表现方法千差万别,但目的是一致的,所谓殊途同归也。他的诗,他的人生经历,使他悟到了一般书画家无法看透的东西,因此,他笔下的花草鸟虫、梅兰竹菊有独特的韵味,在那生拙的线条中,绚烂的色彩里,每每能读到通透、明静的心境。身处红尘中,所谓的诗,所谓的画,其实所达都是作者那一方心底的桃花源而已,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地方,始终深深吸引着文人的心,而诗人与画家则是最靠近桃花源的人!
“一日一诗”是一种渐修的过程,更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践行。有一种观点认为,“诗言志,有感而发”,日日诗,谓之日课,未必尽为诗,更不应拘泥于形式。这种观点大多来自业内人士,然于我,则不这样认为,任何的质变都是建立在量的基数上,吴重生的“一日一诗”只是针对自己的,而“一日一诗”的“诗”或是渡到诗的彼岸而打造的那条船、那一块船板,这种打造行为的本身具有诗的属性,那么谁会有理由怀疑那一条船、那一块船板所具有的诗的气息呢?
诗人是一群特别敏感的人,甚至有一些些脆弱,他们的感知和反映是异于常人的,任何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触动他们的心弦,这是我对诗人的习惯性理解。这个概念在吴重生身上却无法套用,在他身上只适用于奔放、激情、快节奏、跳跃性等词,那一点就燃的热度,那一日千里的极速,一再出现在他的心中、他的笔下。我真想怯怯地问一声:在那激昂的一面下可藏有一颗静谧的心?每读他的诗,我有深深的遗憾,感觉自己已是前朝人,很难踩着吴重生诗的鼓点前行。诗,有时似一只孤飞的鸿雁,它的价值在于不群和高远,吴重生的诗和诗中的人,或是那只鸿雁,我所仰望的距离就是他的价值!
.浙江人都是东海派来的,浙江人生下来就被打上水的胎记,浙江人都是海水做的……吴重生他把自己溶进了诗里,他不想出来,他要呐喊!他要奔跑!沿途也许不尽是鲜花和掌声,也会有一些徘徊和迷茫,因为他的奔跑源于他的自觉,他的“重生”也源于他的自觉,因此,他只要奔跑在诗的里面,他一生无悔,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诗。
(作者系《中国画学刊》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