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3·15:汽车投诉成热点

返回

维权3·15:汽车投诉成热点

阅读数:0

  一年一度的“3·15”,维权成为最受关注的热词。自汽车快速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后,种种与汽车有关的问题随之而来。汽车属于大宗消费产品,随着汽车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和私家车的普及,汽车的销售欺诈、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却日益突出,毫无疑问汽车维权成为投诉的“高发区”。

  建德消保委:

  一年受理汽车申诉案件26起

  笔者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了解到,2015年,市消保委共受理各类申诉案件310件,其中汽车申诉案件就有26件,占申诉的10%,相比去年同期上升116.7%,上升势头迅猛。

  从2015年的汽车投诉来看,售后问题、产品质量、合同问题的投诉仍列居前三。工作人员介绍:“就我们建德而言,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质量问题上。汽车购买后短时间频繁出现故障,多次维修不能正常使用,主要表现为转向制动失控、紧急情况下安全气囊未打开、发动机故障、邮箱漏油。还有密封不严、水箱漏水、断轴、开关失灵等。然后是售后服务不到位。一些经销商采取拖延推诿的手段,逃避售后服务责任。另外则是维修质量没有保障,有的修理厂设备差,维修人员资质低,送修车经过多次修理仍不能从根本上排除故障;有的修理厂使用劣势或假冒零配件;收费标准混乱,价格差别大。

  案例回顾:

  故障车修理逾期 车主维权换新车

  在笔者的走访中,消保委对去年一个汽车维权案例印象深刻,在他们的调解之下,商家最终为消费者换了新车。

  事情是这样的:2013年9月,消费者吴某在建德当地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了一辆速腾轿车,当天便付好钱款并提车。新车提回家一家人高兴坏了,开了一年都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可到了2015年4月30日,吴某在驾驶的过程中发现汽车节气门控制单元信号灯故障报警灯亮起。

  “当时还是在三包期内的,我马上联系本地4S店维修,修好了,可是5月4日这样的问题又出现了,没办法只能把车再送回去修。”吴某回忆。可这一修就修了25天,4S店工作人员告诉吴某,他们已经给汽车更换汽油发动机控制器、锁芯、组合仪表等汽车配件,车子可以开了。

  因为之前的经历,吴某提心吊胆地提车回家了。没想到的是,汽车行驶了300公里后,同样的故障再次发生,车子又被送回4S店。吴某懊恼地说:“有问题送回去修,修好了回来开又出先同样的问题,再又修,又修又坏,又坏又修,这样子折腾了7次啦,这次修了整整53天,我只好到消保委投诉了,商家必须给我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第二十一条规定,家用汽车产品在三包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日,或者因同一产品质量问题修理超过五次的,两者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商家应负责予以更换。消保委工作人员说:“当时吴某提供的证据还是充分的,我们帮他去调解,刚开始商家不同意换新车,可是按照事实情况来看,确实已经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更换新车的规定,我们去了两次,最后才完成换车的调解结果。”

  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