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音乐就一定要考级吗 两个孩子做出了不同选择

返回

2016年浙江省器乐考级正在进行,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气爆棚

学音乐就一定要考级吗
两个孩子做出了不同选择

作者:本报实习生 赵佳青 本报记者 梁建伟 文/摄 阅读数:0

  虽然兴趣班都陆续结束了,但这两天,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气反而更旺,尤其是艺术楼,特别热闹。门口摆放着一块大牌子,上面贴着一张张写着学生名字和器乐名称的单子。这块牌子简直就是明星啊,被家长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好几圈。

  原来,这里正在举行2016年浙江省器乐考级,为期3天。8月8日是器乐考级的第一天。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此次浙江省器乐考级的其中一个考点,内容包含电子琴、钢琴、小提琴、中国竹笛、葫芦丝、吉他、二胡、琵琶、中阮、柳琴、古筝、长琴、萨克斯、爵士鼓等十多个项目。

  相比去年的1625人,今年约有1700多人参加此次等级考试,同比增长了9.4%。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董老师说,参加培训班的孩子,如果没有生病、外出旅游等特殊情况,一般都会参加考级。据他估算,器乐培训班里90%以上的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参加器乐考级。

  考试时间还没到,9岁的王烁和一帮小伙伴在候考厅内席地而坐,盘着腿复习曲谱,手上拿着鼓棒在做最后的考前练习,现场颇有节奏的咚咚声交织在一起。王烁爸爸说,儿子小时候看电视,觉得敲爵士鼓的人特别帅,就嚷嚷着要学,“每天回到家,他就这里敲敲那里敲敲,头一顿一顿的,口中念念有词,吃饭的时候筷子也是他的乐器。”

  8岁的孟瑶抱着和她人一样高的琵琶,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拨指而动,很有淑女范。一旁的妈妈满脸骄傲,“你说一个女孩子,就这么坐着随便弹两下,看着也养眼啊。”

  董老师说,家长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孩子前段时间器乐学习的一个评估和判定,而评委老师的意见也有助于孩子后期的学习,“而且现在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才艺发展,鼓励孩子培养特长。”

  不少家长也表示,学了这么长时间,不来考试岂不是浪费了?这是对孩子学习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不过,也有家长坦言是为了升学更容易些,不少家长表示即使没有考试加分,但让孩子学一门艺术,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在个人魅力上来说,也是一个加分项。

  “现在很多民办中学都很重视这方面,同样条件的两个小孩子,一个会一门艺术的,一个什么都不会,显然前者更被关注。”“我没有让孩子走艺术这条路的想法,但在现代社会没有一点技能,如何去和人家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