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带着淳安口音的读法,你读对了吗?

返回

“碣”——带着淳安口音的读法,你读对了吗?

阅读数:0

  “碣”字怎么读?相信相当部分人立马会联想到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诗句,以及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将其读为jié。据《新华字典》所载,“碣”有二种读音及含义,一是读jié,音同“结”,意为圆顶的石碑;二是读yà,〔~磍〕,意指猛兽盛怒的样子。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在淳安县的老淳安片,“碣”字被用作地名时,还有第三种读法及含义。如屏门乡秋源村的碣里、威坪镇茶合村的茶碣头、威坪镇凤凰村的驮碣头、鸠坑乡青苗村的青苗碣等自然村。

  在淳安地名中,“碣”字读为“hé”或“hai”,音同“合”或“海”,意为溪流中人工筑造的拦水坝。“碣”,人们不仅在口头上读为“hé”或“hai”,在地名书写时亦用其表示,偶尔也用“堨”(读音为“é”)字替代,但在这里“堨”照样念作“hé”或“hai”。可以说,碣是一个被淳安方言误用了上百年的汉字。

  然而,在淳安县的遂安片,人工筑造的拦水坝则普遍以“堨”字来表示,并呼作“è”,方言读音与普通话读音相同。据《新华字典》所载,“堨”有三种读音,其中一种即读“è”,意为阻塞、堰,意为筑堨截水。如姜家镇双溪口村的曹家堨、姜家镇浮林村的石堨、浪川乡大联村的堨头、枫树岭镇下姜村的窄堨、枫树岭镇衍昌村的堨路山等自然村。

  那么,淳安片为什么会将人工筑造的拦水坝写作“碣”并念成“hé”呢?究其原由,无外乎二点:一是“读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传统思维。“碣”由“石”和“曷”两部分组成,其“曷”就念作“hé”,而淳安片对人工筑造的拦水坝方言就叫为“hé”。二是对文字的字形上望“形”生义。由于“曷”读音为hé,加之“碣”字的边旁为石头的“石”,而早前拦水坝都由石头垒砌而成。

  用“碣”称人工筑造的拦水坝,不仅存在于民间,连我县的官方文书中也使用此字,并读为“hé”。如,淳安县行政村村名录中,威坪镇的茶合村原名即为“茶碣村”,村委会公章名称亦为“威坪镇茶碣村村民委员会”。

  因此,虽然用“碣”字来称呼人工筑造的拦水坝,是汉字的误用。但也正是由于被误用,使得“碣”字有了第三种读法及含义。

  胡月华 王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