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孝心 温情满满
别让孝心在等待中成为遗憾
![]() |
近年来,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期,许多子女选择与老人分开居住,使得老人与子女沟通的机会屈指可数。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子女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越来越孤单。那么,作为晚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压力大应酬多
陪伴父母时间少之又少
李女士进入职场已经有20余年了,说到平时回家看望父母这个问题,李女士也是无比的愧疚与无奈。“离开父母出来工作这么久,虽然与父母都在本地生活,但也很少有时间回去看望他们,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又要还房贷、车贷,又要供小孩子上学,单靠老公一个人的工资是不够的,所以我只能出来工作为家里分担点压力。”李女士说,她每个月很难得有双休,几乎一周也就只能休息一天,每天的时间不是上班就是应酬,陪伴父母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
近几日,李女士发现自己的父母开始迷上了保健品,觉得势头可能有些不对劲。“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就我这么一个女儿,现在迫于工作的原因,两老只能每天守在家里盼着我回来,由于跟父母有代沟,每次去也只是匆匆聊上几句就走了,父母迷上保健品我也有责任。”李女士说,如果可以多花时间陪陪父母,他们也不会去碰这些东西,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失职,才会让父母这么轻易去相信别人。
李女士告诉笔者:“前几日母亲打来电话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想叫我回去陪他们聊聊家常。碰巧赶上工作日,晚上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怕打扰到他们休息,这个事情就一拖再拖,家里平时很少烧饭,趁着今天是我生日,就带着两位老人到外面来吃一次。”下班后李女士来到母亲家门口准备接他们去吃晚饭,一进家门口看到两位老人早早地就将衣服穿好坐在椅子上等着她。来到饭馆后,看着他们孩子般的笑容,李女士的内心有些过意不去。她说,现在父母年纪大了,正是需要子女陪伴的时候,以后一定会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二老。
隔代代沟大
不愿与老人多沟通
小刘在外地上大学已经两个年头了,每天给爸妈打电话报平安以外,很少会主动跟家里的老人联系。“高中没毕业的时候,忙着高考根本没时间去理会外公外婆,每周见面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虽然两位老人嘴上说着学业重要,但是心里肯定会有些许失落。”小刘说,尽管偶尔有时间会去外婆家里吃一次饭,但都是匆匆聊上几句,就忙着回家看书了,等到下次再来看望外公外婆又不知道要到何时了。
小刘告诉笔者,他现在在外地上大学,每年只有寒暑假难得回家一次,由于大学时光比较悠闲,他每天几乎睡到下午才会醒来,外婆每次打电话来叫他去吃午饭,都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我外婆是属于那种喜欢烧饭不嫌麻烦的类型,她很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饭聊着天的感觉。但是作为不同时代的两代人,说起话来肯定有代沟,之前我还会与外婆吵上两句,现在大概是习惯了这种状态,也就由着她说了。”
现在,不少子女和小辈对老人的关爱越来越少,但是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大多是不同年代的人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上的不同。“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是孩子,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与我们年轻人思想观念存在差异,我们不能要求老一辈的思想观念与我们年轻人达成一致,那就试着去接受他们。”小刘说,人一到中年就需要家人的陪伴,即使是几句简单的问候,也会让老人的心里感受到一丝温暖。
常回家看看
孝心经不起等待
高女士大学刚一毕业就离开父母一直在外地打拼,今年已经是第7年了,说起自己的父母,高女士感觉心里很愧疚。“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又是独生子女,一直是母亲把我抚养长大。我的老家属于小城市,发展空间不大,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决定离开老家在外打拼,现在春运这么紧张,很少有时间回去看她,每次一想到母亲独守在空房子里,我这心里别提多难受了。”高女士说,母亲退休后自己开了一间家具店,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每天过得也算充实。
有一段话曾让高女士记忆犹新,母亲的一位好友张阿姨在一次闲聊时告诉高女士:“自从你离开家以后,你妈妈每天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等着你回来,即使她每次嘴上说着女儿好好工作,不用为妈操心,但她眼眶早已湿润,你母亲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了,经常夜里心脏痛得失眠,孩子如果外面打拼得累了就回家来吧,你的母亲一直在家里等着你。”孩子长大去了大城市,在家等的换成了父母,儿女放假回家的这几天,是父母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
高女士告诉笔者,她有些后悔来到大城市打拼将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成家后对母亲的关爱更是少了。“趁着母亲还健在,趁着我还有能力去赡养她,一定要常回家看看!”高女士说,近期,她和老公商量,准备把母亲接到身边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心是经不起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