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格原型理论看《血战钢锯岭》
![]() |
从荣格原型理论看《血战钢锯岭》
《血战钢锯岭》是2016年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等人主演的战争历史片。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德蒙斯·多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多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荣格模型里的一种原型主题是由四个部分所组成的完全体——“四位一体”,在男性精神里的完整的四位一体,是由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智慧的耆老所组成的。
人格面具是人物向世界所展示的外在面目,是让他人看见的部分自我。那么在《血战钢锯岭》中,多斯展现给外界的人格面具从始至终都是坚持信仰,不愿拿起枪杀敌,却赤手空拳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救人,敬畏生命却不怕牺牲的非典型英雄。而阴影,作为被压抑的第二自我,微弱的潜意识行为表现在多斯身上则是当父亲酗酒对母亲家暴时,萌生出来的要开枪打死父亲的冲动。用多斯自己的话说,“在我心里我已经杀了他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向上帝发誓再也不会碰枪了。”也就是说影片一开始,童年多斯与哥哥打闹时差点失手杀死哥哥这件事,再加上上述的弑父情结对本片的英雄多斯来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第二自我阴影。也正是这个阴影给了多斯坚持一生都不碰枪杀人,上战场是为了救人这个信念的合理性,同时又为英雄的人格面具增添了特殊的、创造性的色彩。
电影作为视觉媒体,所以通常会利用具体角色作为主题阴影的象征。在《钢锯岭》中,阴影就是以霍威尔中士为代表的军营战友,站在多斯的信仰对立面的人。英雄与这些阴影的冲突明显要比主人公心理的冲突更容易在荧幕上看到。影片花了35分钟埋下内在人格的阴影,又花了35分钟呈现实体化的阴影对英雄多斯的不认同、驱逐和霸凌。战友发现多斯无论如何都不愿持枪之后,都认为他是一个懦夫,半夜里暴虐多斯,并拿军事法庭的规定逼迫他放弃信仰拿起武器。经受了种种打击,多斯成为一名医务兵,在钢锯岭战役中一次次拯救作为阴影的战友的生命,用自己坚定的信仰对抗并最终化阴影为友。他打破了阴影对自己信仰的嘲讽和不认可,甚至反过来信任他、依靠他、赞扬他。
阿尼玛是影片最明显的一个原型,英雄主角不仅要征服自己的阴影,发展成为一个人,也要找到他的爱。一见钟情的多萝西不仅是多斯爱的对象,在关键时刻她还帮助化解多斯与父亲的隔阂,她作为一道桥梁沟通起不同意儿子参战的父亲来解救面临军事法庭制裁的儿子。更重要的是,多萝西是整部影片中唯一一个表达自己对多斯的信仰肯定的人,她坚定地信赖自己的未婚夫,并将照片夹在圣经中送给多斯,在一定程度上,多萝西既是多斯要守护的阿尼玛,也是指引他、鼓励他的女神。影片最后交代了真实事件中的多斯与多萝西幸福地共度了余生,通过原型理论解读,多萝西作为阿尼玛是英雄多斯完成使命后的爱的回报,使英雄的生命得以完整。
沈育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