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潜:用行动诠释“水务担当”

返回

陈潜:用行动诠释“水务担当”

作者:大丫 阅读数:0
◀陈潜检查良渚污水厂三期建设现场。
◀陈潜现场检查并布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7个自来水厂、5个污水处理厂、160多个泵站,这都是陈潜要管好的“地盘”;自来水生产、污水处理、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怎么做,他都“如数家珍”……

  24个年头,当年的水务新兵,如今已经带出了一队兵。

  作为余杭水务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陈潜最近又领到了新任务,负责“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进的工作。

  “3年要完成20个‘污水零直排镇街’创建,提升整个余杭水环境质量,改善全区水生态环境,压力山大。”他的身影,又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一线。

安全生产守护者:与其善言 不如善行

  漂亮话说再多,都比不上踏踏实实地干上一件事。这一点,陈潜比谁都清楚。

  自从21岁来到水务公司,陈潜已经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干了24年。当年生产科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公司里的老大哥了。

  这24年,陈潜养成了一个经常被爱人投诉的“职业习惯”——每晚睡觉,他必定会把手机安放在床头柜上,既不关机,也不静音。“我们的工作是24小时保障生产运行正常,一旦出问题,不管白天还是半夜,总要第一时间解决。”他曾带队处理过多次突发事件,面对急、难、重的任务,没有别的,就是带着团队冲上去。“记得有一次,碰上紧急的饮用水源安全问题,三天内接了快1000个电话,手机被打到发烫关机,一边插着充电,一边继续接听。”直到问题解决,陈潜才松了一口气。

  水的安全,就是100多万余杭人的安全——24小时随时待命,随叫随到,陈潜把自己放在“守护者”的位置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让百姓用放心水”记在心中。

技术创新先行者:一切技术 皆为民生

  “我们服务着上百万人口,必须要确保老百姓用上放心水、满意水”,陈潜说。为实现不断提高供水水质的目标,他积极推动生产工艺革新,在仁和水厂、宏畔水厂率先引进先进的膜处理工艺,并用先进的理念断规范下属水厂运行管理。在他的带领下,下属仁和水厂成功创建余杭区第一座“浙江省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厂”;今夏高峰供水期间,他还牵头推动各下属水厂挖潜增效,有效提升制水能力,确保了高峰供水的安全。

  水质监测是保障用户用水质量水质的坚强防线。2010年,陈潜开始牵头对下属水质监测中心的检测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并建立严密的水质监测体系。8年时间里,水质监测中心从设备简单、检测能力只有20多项的小化验室,蜕变成了设备先进、检测认证项目达250多项的现代化水质检测中心,并收获了诸多荣誉,白玉华、马贞依等年轻技术骨干在市级技能比武中脱颖而出,频获佳绩。

  污水保障方面,陈潜带领团队对污泥减量技术进行探索,引进污泥深度干化压滤工艺,良渚、余杭污水厂荣获“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绩效考核达标竞赛活动优胜(先进)达标单位”称号;下属余杭污水厂污水工作室开展总磷总氮去除和污水厂全自动运行研究,被评为2017年度“杭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工作室”。

队伍建设排头兵:自身业务精 还要会带兵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陈潜办公室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他的“精神食粮”:《污水处理工必读》《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应用》《净水厂运行技术与安全管理》《污水处理厂规范化管理手册》……行外人看来艰涩枯燥的专业图书,却是陈潜闲暇时的一种享受。

  这些专业书籍,陈潜不但自己读,也要求年轻的“水务技术兵”精读。“我们余杭水务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学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得从零基础开始,手把手教他们工艺流程、设备规程、污水处理,给他们买书,创造学习机会,向同行取经,每年开展课题调研和评比,之前这支技术兵参加了省市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秀。”陈潜为年轻水务人的成长感到自豪。

  任何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

  “余杭水务事业要发展,要保持蓬勃生机,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人才。”在陈潜的指导下,仁和水厂副经理冯伟华、余杭污水厂副经理厉林聪、崇贤污水厂副经理应林荣、良渚污水厂副经理姜乔等人都成为了水务公司生产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工作中陈总还是蛮严厉的,但他也非常关心我们个人的成长、生活,没有他的严厉要求和反复教诲,我们也不会在水处理工作上取得这么快的进步,我们都是由衷地佩服他,感激他。”姜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