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哪些文物宝贝不能带出境

返回

83件杭州海关罚没文物集体亮相杭博

看看哪些文物宝贝不能带出境

阅读数:0
商代贝币
清代粉彩人物盖缸

  本报讯 昨天,随着《同心守护——杭州博物馆藏杭州海关罚没文物特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近十年来,杭州海关在进出境各渠道查获的83件(套)精品文物集体亮相。

  展品涵盖钱币、陶瓷、书画、漆木器、杂项等多个类别,包括商代贝币、春秋战国蚁鼻钱、五代雷峰塔砖、西晋青瓷瓷碗、清代粉彩人物盖缸、清代黄花梨木箱等珍贵文物。大多是近年来,杭州海关在空港旅检和邮检渠道查获。

  去年10月17日,杭州萧山机场出境旅检处人来人往,一名旅客手提行李的X光机过机图像却有点蹊跷,引起了海关关员的注意。图像显示,行李箱内装有大量碗、罐、盘状物品,且部分物品边缘部分有明显缺口。经过开箱查验,当场查获了疑似青花盘、青釉碗等文物20余件。随后,海关关员又对这名旅客的托运行李进行布控拦截,相继截获了大量疑似文物。最终,一共发现了67件古旧器物。

  自2017年11月以来,浙江省文物局先后两次接收了杭州海关历年罚没的文物176件(套),并指定杭州博物馆入藏,由其保护、研究、利用。

  为了普及文物进出境相关法律知识,唤起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杭州博物馆从中精选了83件(套)精品,面向公众展出。

  在杭州海关查获的文物中,就有一系列横跨中国各阶段、形态各异的钱币。

  比如,一枚看似很不起眼的贝壳。事实上,它可是流通于殷商时代的贝币。在夏商时期,中国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并以骨、石、铜等材质制作贝形货币。

  再比如,同样小巧,又长着一张“鬼脸”的蚁鼻钱。它们仿照天然贝的形状铸成的青铜铸币,在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国。

  还有,秦代的“半两”钱、汉代的“五铢”钱、唐代统一铸造的“开元通宝”、宋代的金银货币、晚清的机制币……展览共展出60余件钱币,诠释着从秦汉到二十世纪两千多年间的中国货币发展史。

  此次展出的瓷器既有保存完好的瓷器珍品,也包括残片和窑具。

  展览中,还有几件看似普通的书法及织绣品。“黼黻江汉,金玉渊海;琳琅杞梓,圭璧栋梁。”这幅红底黑字的八言对联,是清代岭南著名书画家鲍俊的作品。这是2014年杭州海关在一批出口至香港的快件中查获的。

  地点:杭州博物馆南馆三楼特展厅

  日期:6月26日—8月12日

  本报记者 张蓉 通讯员 汤洁 苏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