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腿先老”的原因找到了

返回

“人老腿先老”的原因找到了

阅读数:0

  “人老腿先老”的原因找到了

  “精从足底生”

  70岁的时候,仅仅是感觉到精力不如以前,进入80岁,发现自己走路变得慢起来,跑不动了,腿脚一年比一年没劲,整个人有种说不出的疲劳感,开始走不动路,爬不了楼梯,容易脚酸,需要拐杖,稍微走长一点,腿就重得不得了,好像腿不是自己的一样,坐下去呢,站不起来了,一不小心还摔倒了,有人摔倒一年内就走了——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感慨,真是“人老腿先老”啊!

  对这个“人老腿先老”,中医也早就观察到了,所以有“精从足底生”的说法。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古人观察到,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古人于是推断,人的衰老是从腿脚开始的,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年纪越大,两条腿越没力,慢慢两只脚也冷了。有许多人身体特别健康,到老年两只脚底心还发热,袜子都穿不住,那他的寿命一定很长。一般人从下部冷上来,慢慢腿也走不动了,最后两条腿拖着走,这两条腿已经衰老了。

  “人老腿先老”是典型的肌少症症状

  那么,“人老腿先老”“精从足底生”有没有道理呢?

  一直要到1989年,才有美国医生提出,“人老腿先老”的根本原因,是腿部肌肉减少引起的,他第一次把这一疾病命名为“肌肉减少症”。

  2000年,欧洲发布“肌少症共识”,指出腿部肌肉减少,引起的主要症状是走路变慢、腿脚无力、容易脚酸、容易摔倒,人有明显的疲劳感,休息后不能缓解。2014年,我国学者在《肌少症的诊疗和防治研究》中指出:“因异常的肌肉数量和质量导致的肌无力和活动能力减退是跌倒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9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的脆性骨折由跌倒引起,有些学者甚至提出预防骨折应从关注骨质疏松症转向防止跌倒的观点。跌倒也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肌少症是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生命后期失能的重要预测指标,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的高发人群,这两种疾病又互为影响。”2016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颁布《肌少症共识》,统一国内的诊断标准。

  那么,我们的肌肉是怎么减少的呢?

  人体有三组肌肉,一是心肌。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心肌也会随着时间衰老,所以,老年人得心脏病的人就多;二是平滑肌。我们体内的管腔、血管、胃、肠、膀胱等,是平滑肌构成的,随着平滑肌的松弛、纤维化,体内五脏六腑的功能就整体下降;三是横纹肌。横纹肌一半在大腿,大腿横纹肌减少到只有年轻时一半的时候,老人就会出现走路慢、走不动路、走不稳、摔倒。80岁以后,摸摸自己的大腿,松松的、软软的,肌肉少了,最后出现“人生最后一摔”,髋骨骨折,再也站不起来,所以有“死亡之髋”之称。

  膏方在老字号卖得特别火

  五六年前,济民可信黄氏膏方在杭州各大著名国药老字号上柜,进入市场后,著名国药老字号老药工发现一个现象,之前80来岁的老人是不大进店里来的,现在经常能看到80岁以上的老人到店里来买。但是,为什么膏方那么受老年人肯定,特别是腿脚没有力气、走路容易摔倒的老年人,大家一时没有往肌少症方向去想,毕竟肌少症这个病名比较陌生,直到前年有专家指出,这些走路没有力气的老人,其实是肌少症患者。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最怕摔倒,老人自己怕、家属怕、儿女怕,谁都知道,一旦摔倒很麻烦。

  中医到了明朝中期张景岳的时候,滋补理论就趋向成熟了,认为老人的滋补,核心就两个字,就是补气血,到了清代叶天士时代,也认为老年人的滋补,核心就是补气血。而膏方22味药,就有人参、党参、茯苓、山药等,目的就是补气血。

  中成药膏方主要针对肌少症引起的腿脚无力、走路不稳、容易摔倒。膏方是长时间煎熬的药物,药物分子量小,容易吸收;膏方药物浓度高,一次15克,就小小一口,脾胃负担轻;膏方口感好,容易坚持,3个月吃下来,2000元钱左右,也不是很贵。

  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北京同仁堂的老药工教老年朋友一个办法,吃膏方的同时,早晚用双手用力按摩脚底板各1000下,按摩到发热为止,坚持一段时间腿脚就会感觉变轻。

  想了解更多膏方信息,可咨询左上方栏目电话。

  本报记者 郑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