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应县木塔需要多少构件?应县木塔到底是怎么垒起来的?
进小时新闻“亲子去哪儿”社群
围观古塔营造,解疑古塔百问
![]() |
![]() |
![]() |
◀工人们正在生产配件 |
![]() |
▲初步成形的内外塔基 |
![]() |
扫码进“亲子去哪儿”社群,围观慢直播 |
![]() |
识别小程序参与线上木塔营造小游戏 |
营造应县木塔需要多少构件?应县木塔到底是怎么垒起来的?
进小时新闻“亲子去哪儿”社群
围观古塔营造,解疑古塔百问
上周四,钱江晚报小时新闻App联合“晚峰书屋”进行“应县木塔杭州营造记”的直播,“守艺人”刘文辉直播了一小时,收获了13万+的播放量。
营造应县木塔,需要造多少个零件?这些榫卯斗拱到底是如何支撑起这座现存世界最高木塔的?在小时新闻App“亲子去哪儿”社群,直播才结束,“粉丝”就开始“催更”。
11月,刘文辉要前往山西应县实地考察,本报记者也将随行,想围观的读者,千万别错过我们直播。同时我们在“亲子去哪儿”社群,将不定期“上新”营建应县木塔的快剪视频等,围观跟帖的读者,还有机会获得现场探营的机会。
复建木塔是同好的“浪漫”约定
想和粉丝一起造第55个榫卯
一走进刘文辉的工厂,最显眼的就是木材、木工工具和各种制作的精美榫卯结构。厂房里弥漫着阵阵木头香气,空气中飞扬的细碎木屑,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手工木匠生活和浓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昨天下午4点,榫卯斗栱积木工厂厂长张海东向记者晒出了一张图:在工厂正中央,打磨成八角边的内外塔基已初步成型;塔基内,尚未完全合龙的八边形内塔已初步成型。
记者看到,工人们从拿到一块木料开始,先刨光,再粗磨,然后细磨,每次打磨都要用到形状、角度不同的木槌。“做应县木塔,工匠脑子里要出现一张图纸,每一层木塔间的结构、用到的斗栱榫卯和零件,小到半片指甲盖大小的木钉,大到一根婴儿半臂长的立柱,都要清楚。”聊到木塔,刘文辉有说不完的话。
在刘文辉看来,营造应县木塔是属于古建筑爱好者间心照不宣的“浪漫”,是后人对古建筑榫卯技艺的一次“致敬”和“传承”。
“为什么建造木塔的辽代山西匠人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其实他们把‘密码’都留在了塔内的榫卯结构上。我们营造木塔,就像考古学家去看古画一样,要一点点放大、一点点破译。”
为了让更多古建筑爱好者和对榫卯积木感兴趣的“小白”共同参与到这次“破译”过程中,刘文辉还有个点子:“现有资料可查,应县木塔里共有54款斗栱榫卯。希望4个月后,我能和所有感兴趣的读者、粉丝一起,融入现代人的创意与智慧,创造出第‘55’个榫卯”。
读者和“守艺人”的八问八答
进社群邀你见证所有细节
从直播开始到现在,很多读者在社群提出了各种奇怪又有趣的问题,我们也特别邀请了刘文辉做了独家解读。
想了解应县木塔细节的古建筑爱好者和斗栱“小白”们,赶紧收藏吧。
(以下“问”为小时新闻记者,“答”为刘文辉)
1.问:1∶20营建的应县木塔有多高?
答:3.8米多,将近4米。
2.问:营造出的应县木塔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小细节?
答:营建应县木塔,我们也想为读者保留尽可能多的木塔特色。等完工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视频清晰地看到木塔上的木雕小风铃、小牌匾等。
3.问:为什么塔上牌匾写的是“释迦塔”,却被称作应县木塔?
答:应县木塔是俗称。释迦塔起源于一千年前,是当时的皇帝为了歌功颂德,供奉佛祖、菩萨而修建的木塔。同时它有登高望远的作用,登到七十米高的塔顶的时候,方圆几十公里都可以一目了然。后来,这座塔因为地处应县(古代叫“应州”),又被叫做应县木塔而声名远播。
4.问:应县木塔为何能千年屹立不倒?
答:应县木塔不倒,得益于其组合结构。塔内有塔筒和外边两圈,两圈之间又有木头连接。八个面,每个面有无数个斗栱榫卯结构产生交叉关系。就算发生地震,它也只会左右摇晃,不会倒塌。
5.问:为什么用榫卯积木形式营造应县木塔?
答:根据梁思成的手稿,应县木塔一共有54种斗栱,是当之无愧的榫卯斗拱博物馆,也是最合适我们做成榫卯积木形式的古建之一。我们也希望读者通过观看直播这种形式,了解到造木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6.问:第一次买斗栱的“小白”怎么玩这个?
答:首先要上手去玩,上手了才有真实感受;其次大家也可以多去古塔现场看看,旅游时仔细观察古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去应县木塔感受那个飘荡了一千年的风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浪漫。
7.问:营造应县木塔到底要多少零件?
答:由于营造过程是边造零件边动工的,所以目前这些都是未知的,也从来都没有人去数过。我们期待四个月后揭晓答案!
8.问:营造应县木塔的斗栱,层和层之间是怎么垒起来的?
答:这个目前在历史文献上都没有记载过,古代的工匠十分低调,给我们留下了这个“未解之谜”。我们争取通过这次营造来揭秘,也期待更多的观众和我们在这四个月里找到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