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营业额十几万 炒货店老板忙得脚不沾地

返回

年货里的扛把子选手坚果最近进入销售最旺季
钱报记者走进萧山商业城的炒货街——

每天营业额十几万
炒货店老板忙得脚不沾地

作者:本报记者 章然 见习记者 许紫莹 文/摄 阅读数:0

  农历腊月十四,萧山商业城已经进入了过年前的最繁忙状态。

  这个商业城是一个综合性大型商贸城,这里几乎啥都可以买到,商城里有一条商河路炒货街,年前最为热闹,几乎家家户户备年货时,都要来这里逛一逛。

  距离过年还有两个星期,好多人的行程和心都渐渐被过年这桩事装满了:采购着带给家人的年货和礼物,盼望着和父母亲朋团聚,期待着春晚的歌声笑声。

  辛苦工作了整年,口袋有没鼓一点起来?孝敬长辈的红包、给孩子的压岁钱,是不是都准备好了?

  是打算留杭过年?还是要踏上归途?不管你在哪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和你在一起。新春走基层,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再出发。欢乐着,期盼着,祝福着,我们一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迎新岁。

  新春走基层,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闻着瓜子花生腰果等炒货坚果的香味来到了萧山商业城,感受这里的浓浓年味。

炒货店最近生意好,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今年坚果普遍涨价10%

  商河路34号店不大,但门口已摆出了满满当当的各类新鲜炒货,门栏上也挂着红色的标语,写着山核桃、香榧、巴西松子。店主周老板一边打电话,一边手脚麻利地为客人包装炒货,门前还有三四个人在排队。

  周老板说,山核桃、碧根果、腰果,这几样是目前最畅销的年货,店里以批发为主,零售做的少。

  到了年根,也到了备年货的高峰期。“批发营业额每天能有十来万,全部都是炒货,附带一些礼品销售。比起花生瓜子等炒货,坚果礼盒更加畅销,150元-200一盒,一盒6-8罐,主要是山核桃、长寿果、香榧。”

  山核桃去年是40-50元一斤,今年50-60元一斤,“今年产量少了,坚果普遍涨价10%。山核桃是临安来的,松子是东北产的,松子去年50来块一斤,今年60来块一斤。”而腰果今年30-40元一斤,碧根果25-35元一斤,这两样,倒和去年价格基本持平。

  花生瓜子蚕豆这些,“相比去年也是差不多。”周老板介绍。

  周师傅是本地人,“店开了20多年,每年过年都不关门,大年三十都开着。”“守店,是因为炒货坚果是不能有库存的,必须清掉,不然天一热就会出油,不能要了。”

  店里昨天生意真的很好。几平方的小店,周老板从这一头转到另一头,忙得都没歇下来过。“这两天都得加班,要加到晚上八九点。星期六星期天这两天,大小批发客户也有30个。”

  周师傅说,炒货店淡旺季明显,一般是9月份生意好起来,一直忙到来年3月,上半年生意淡,下半年生意好。“没生意的上半年,附带卖一点农副产品,红豆绿豆这些。”

  如今这家店一共4个人,周师傅加上老婆、弟弟、老妈,“一家人弄起这个小店。”

  这样的搭配,是因为店里货物比较贵,“自家人齐心协力,干活也放心。”

  “开小店这些年,难的时候当然是有的,比如货发出去了钱没收回来。这两年疫情,我们也随时关注着,反正坚果炒货这些不能库存,而且必须新鲜味道好的,才能留住客户!”

  今年除夕尽管还是要开门守店,不过周老板准备早点回家吃年夜饭,“一年忙到头,最期待的就是这顿年夜饭,老妈做的那个菜味道香哦,一般有18道菜,我们萧山人讲的大三鲜一定会有,猪肚、虾、冬笋一起烧,用的是鸡汤,美味!”

元旦以后生意就不错了,光顾的主要是周边老客户

  “丰年炒货”店铺前,也是整整齐齐摆放着瓜子、花生、山核桃等各色炒货。店老板阿丰在店内招呼前来购买炒货的客人。

  有顾客拿起一个杏仁尝了尝:“这个怎么卖?”“这个给你30块一斤好了!”阿丰答得爽快。

  穿着红棉袄的徐阿姨拿起了一大袋红枣,阿丰抹零只收了30块。徐阿姨很满意地说:“我看这个枣大,肉质看起来也紧实,先买一袋回去吃吃看。”徐阿姨是萧山本地人。她昨天来,是想先灵灵市面,打算过几天再集中屯货。问及家里每年都要准备些什么?她指指摊前各类炒货:“这些我全要买一点的,装果盘肯定要种类多啊。”

  店铺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阿丰和员工们忙着计价、称重、包装、收费。忙碌间隙,阿丰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元旦以后生意就不错了。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们都特别忙,你看看这样水都来不及喝一口,一般总要到下午两点左右才能吃上午饭。”

  正说着,一位盛阿姨来到摊前,她买了10斤纸皮核桃、2斤开心果、2斤桂圆,加起来花了约200元。“老板人实诚,给我们老客价钱算得很便宜。”盛阿姨一边说,一边匆匆忙忙将炒货装进个大纸箱里,绑到自行车上,她说这些炒货都是帮女儿准备的年货,这就要送到女儿家去,骑自行车过去大约20分钟。

  店内员工李女士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店内坚果比较畅销,因为价格相对比零售店低一些。而瓜子花生类炒货生意一般,“因为价格差不了多少,人家宁愿在自家门口随便买几斤。”

  阿丰是萧山本地人,在这里已经开了十三年炒货店,妻子在家照顾儿子,店内雇了李女士来帮忙。“喜欢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加上疫情也有影响。还好这里的经理支持,我这家店一年租金只收4万块,还吃得消。我就是维持住就好,主要做做老客户的生意。”

  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阿丰的炒货店每天上午准时7点半开门,开到下午5点半,他几乎天天都会守在店内招呼客人,除夕夜也是如此。“不过还是要收摊时间早一点,两三点就收摊,回去和家人吃年夜饭。开店其实最不自由啦!”

  阿丰说,大年初一他这家店也会开门,只不过开店时间从上午7点半推迟到9点半,“工作一年了嘛,这一天稍微偷个懒休息一下。”钱报记者小声感叹着“开小店不容易啊”,阿丰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做啥容易?一年到头,老老实实干好自己手上的事,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