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作家余威的《临安变》,杭州人读起来会特别亲切
故事可能就发生在你家门口
![]() |
![]() |
画家傅伯星画的临安城 |
衢州作家余威的《临安变》,杭州人读起来会特别亲切
故事可能就发生在你家门口
南宋绍熙年间,疯皇悍后主宰天下,朝野分崩,政事凋敝,西湖歌舞升平之下正酝酿着一场惊天剧变。
“绍熙五年六月的一天清晨,一艘艘小船从临安城墙各个水门鱼贯而入,将市郊最新鲜的蔬菜瓜果、鱼螺虾蟹送到御街沿岸各个酒楼、茶肆里去……小船穿过清晨的雾霭,一个美丽华贵的临安城像一幅展开的画卷般缓缓地出现在女孩面前。”
当你翻开《临安变》这本书时,感受就和书中的女孩一样,“一个真实、鲜活的南宋临安就在眼前。”
年少成名的游侠余不扬,赴临安当差途中,同行的侄女被离奇劫走,由此被拖入一场波诡云谲的漩涡中,他拼命破解着迷局,却一步步深陷被人操纵的棋局……
《临安变》的作者叫余威,他以南宋著名的政变“绍熙内禅”前夕为时间背景,以《咸淳临安志》里的“京城四图”为空间框架,在临安城、西湖、丰乐楼等历史地标上,让一个个知名历史人物相继登场——理学大师朱熹,天下第一全才姜夔,忠良名臣赵汝愚、韩侂胄,泉州巨富蒲开宗等等……再现一个危机四伏又充满希望的南宋临安。
那时临安城
余威是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人,衢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他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散文有中篇有长篇,其中长篇《临安变》入选衢州市第八批文艺精品扶持工程。
他的同行、作家陈渐看余威笔下的临安,“不光有西湖、南内凤凰山、北内重华宫、朝天门和西溪等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杭州地名,更有如丰乐楼、浙江亭、残醉酒肆等大家不太知晓,却有着丰富故事的地方。”
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下杭州的人来说,读起《临安变》来,特别有亲切感,隔着千年遥望的临安城一下子就拉到了眼前。
让我们来摘取一点书中对临安城的描述,再对照下今日杭州城——
昨晚还熙熙攘攘的御街,此时也终于消停了些。相比街道,清晨的水道则热闹得多。城内自西向东有西河、小市河、大河、茅山河,和街道一样,河道同样从各个方向伸出条条支线,形成了通达四方的水路网络。一艘艘货船自如穿行着,御街上所有店家一切日用所需均由货船从城外经水门转输送达。
……
仲夏时节,都城居民们趁着早晚凉爽的光景,好好享受出游的乐趣。他们从涌金门出,云集西湖之畔,苏堤、赵堤俨然成了“人堤”。湖里的情况也不比路上好到哪里去,水面船楫鳞次栉比,行舟缓慢。都说西湖四周共有四百五十余处景点,可目光所及竟都被游人塞得满满当当,哪还分得清哪是什么景点。
……
二人从苏堤三贤堂乘舟到断桥,行至一半,竟有商家泛舟水上叫卖鱼羹,舟上飘扬的锦旗上写着“宋嫂鱼羹”四个字。余在水嚷嚷着要吃,余不扬早闻宋嫂鱼羹大名,也想尝尝,便要了两碗。果然鲜香润口,便一股脑儿喝了个精光。
好不容易上了白堤,可断桥却难以置足。余在水心急,强行跨步上桥,没想到此时桥上的人却像海潮回流一般突然开始倒退,没站稳的她被挤了一个趔趄,眼看就要跌进西湖里……
故事里的宋韵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演绎小说。陈渐对《临安变》的评价颇高,但他不想过多地剧透故事情节,单单聊了自己是如何在书里看见了一个真实的南宋临安,“面对着纸张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宋韵’味儿。”
《临安变》这部小说通过大量的考证,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南宋临安城,对绍熙年间的风土人情等浙江本土文化和宋韵文化进行集中体现。
书中一共出现了近百个地名,每一个地名都经过作者认真考证,且不偏不倚、真实存在于那个地方。陈渐认为,基于真实地标演绎出来的故事更富有逻辑性,同时也更让读者信服。
南宋时期的杭州,是马可·波罗眼中“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咸淳临安志》里的“京城四图”就是这座天城留在历史坐标上最原味、最真实和最基本的镜像。作者基于“京城四图”以及里面标示的南宋末年杭州的1582条地名,构建了小说真实的空间结构,身为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作者考证的用心和小说带来的历史厚重感。
“我曾经看过‘京城四图’,因而也知道城内由皇亲贵族居住区形成的一条‘金腰带’,勾勒出一个隐现的‘书香一条街’格局;而在城外又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菜西水,南柴北米’这一临安城基本生活保障系统的布局形势,以及较为完整的确保南宋政权安全的驻军保护系统和城市安全的堤塘防护系统。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将这样的城市格局分布和内涵气质保护、运用得非常好,这种感觉在现在许多历史小说,尤其是架空历史的小说里并不多见。”
让陈渐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巧妙地将虚构的临安黑白司的衙署设在了皇宫东北角城墙根的万寿香所。
临安黑白司是太上皇宋孝宗为协助宋光宗肃清朝政腐败所设立的一个情报机关——黑白司听令于太上皇,但又必须隐藏于皇宫附近。
万寿香所是一个为皇家保存香料的处所,从布置在它附近的新南隅(南宋消防基层单元)、中军寨、新水池等消防部队和设施可以得到印证,因为在南宋,香料的价值堪比黄金,是非常珍贵的东西。香所位于皇宫的东北角,远离朝天门附近的三省六部,是个既隐蔽又重要的位置,而且毗邻六部桥、候潮门和东便门以及两座水门,交通可谓四通八达。这样一个交通方便、位置隐蔽又紧挨着皇宫的地方,不就是一个情报部门应该存在的地方吗?
被美食推动的情节
去年8月,浙江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陈渐觉得,宋韵文化传世,既要有专家学者开展诸如学术研究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像《临安变》这类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据《武林旧事》记载,太学生俞国宝曾在西湖边一酒肆墙上写了一首诗,宋高宗偶然看见欣赏不已,还将其中“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俞国宝也因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优待。酒肆后来改名“残醉酒肆”。作者在这里安排了姜夔与主人公余不扬见面的情节。
据《都城纪胜·食店》记载,当时的临安除本地风味外,还有北食、南食,并且流行川食和衢州饭。南宋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高,吃饭也到了食不厌精的地步,羊肉要吃李七儿肥羊店的,鲜奶质量最好的是吴山坊王家奶店,就跟今人一样,喜欢买名牌、吃网红店。
这些史书中记载的食店成了小说人物经常出没、发生故事的地方,一道道杭州美食如宋嫂鱼羹、定胜糕、山煮羊、蟹酿橙也成了推动小说情节的元素之一。
尤其是丰乐楼,作为当年涌金门外的临湖大酒楼,是天下第一等奢靡之所。在“作丰作乐”的“销金锅儿”入口,作者在这里安排了众多重要的场景。
如果读者对南宋临安历史有一些了解,那么读到这几页既有典故又有故事的情节时,可谓带入感满满,画面感十足。
无论是空间搭建和基于史实的合理演绎,或基于历史真实人物的角色设定、社会风俗描写,《临安变》确实是一部精品历史演绎小说。
本报记者 张瑾华
通讯员 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