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1点后
杭州笕桥这家包子铺忙得像战场
只为免费早餐尽快送到志愿者手上
煎大侠的包子
个个冒着侠义热气
![]() |
凌晨的包子铺里,忙得热火朝天 |
![]() |
热气腾腾的早餐送到志愿者手里 |
![]() |
扫一扫 看记者拍摄的 故事Vlog |
煎大侠的包子
个个冒着侠义热气
凌晨4点的杭州笕桥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一片寂静。只有门口执勤的大白们,在昏暗的路灯下值守。
“煎大侠”包子铺,是市场里唯一一家泛着温暖亮光的小店。
蒸笼揭开,水汽氤氲,一个个洁白的大包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店里几个人手脚不停地揉面、填馅、装袋,不大的小店忙成“战场”。
老板娘李耀军麻利地忙碌着,一个猪肉青菜包,一个萝卜丝素包,加一杯热气腾腾的甜豆浆,飞速打包,装进保温箱里。
这些包子,是包子铺为一路之隔的同心社区的志愿者和大白们准备的爱心早餐。
凌晨4点半,第一波泛着热气的包子送到了。“你们辛苦了。”送包子的时候,大家都会用这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敬意。
李耀军又抱来三个泡沫箱装包子——晨光熹微中,这个小个子女人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志愿者和大白彻夜值守,饿得快,早上天气又凉,包子虽不值钱,但肯定管饱。”
小店作息时间的改变是从上周日(3月13日)开始的。
3月12日,老板姜坤和妻子李耀军和往常一样忙活——这家小店和杭州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小店一样,藏身街头巷尾,却给足人间烟火,早餐包子、煎包、煎饺;中午牛肉汤、胡辣汤、各种面;晚上白米粥,一碗碗一份份慰藉着人们的胃。
当晚,夫妻俩发现来了很多“大白”——原来,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社区纳入管控了。那晚,几个人就在小店过的夜,“就趴在桌子上睡了一会。”
也是这一夜,李耀军亲眼目睹了大白们的辛苦,“他们一直站着执勤,特别后半夜,又冷又饿。”
一次,一位大白走过来问她要点开水,拿来泡泡面。
“我真的心疼了,说要做点煎饺和汤给他,他说不用麻烦,就拿点开水泡泡面就行。”李耀军说得很实在,“我最擅长做包子,那就给他们免费提供早餐!作息比起正常营业要更早些:往常,我们凌晨3点多起床,现在提前两小时,想尽快让他们吃上。”虽然起得更早了,但店里六个人都说更加有精神了——因为都觉得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凌晨的包子铺像一个战场,每个人都在加快速度。同心社区面积大,志愿者们也多,李耀军总觉得要是做多一点做快一点,大白就能更快有补给,“不会饿着了”。
一些大白坚持要给钱,“他们说,我们小本生意,一定要付钱,我们说什么也不要的。”
送到啥时候?“一直送到疫情结束。”
共送出去多少包子?“没仔细算过。”
担不担心这个月的损失?“这我不担心,损失有的,但我相信杭州政府的,这波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的,这个时间不会很长的。”姜坤说。
天亮,记者离开时,这家小店依然热气腾腾,给大白们的爱心包子基本送好了。
早上6点多,小店有零星顾客上门,两夫妻马上热情迎上去。那表情,真的充满了活力——好像什么都不能打倒他们似的,又好像可以给人很多的力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