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千万里 一张银行卡,牵动父母心

返回

一天刷二十多笔有点肉痛,一个月没动静又担心娃咋了

远隔千万里
一张银行卡,牵动父母心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晔 阅读数:0

  一天刷二十多笔有点肉痛,一个月没动静又担心娃咋了

  远隔千万里

  一张银行卡,牵动父母心

  “今天查了信用卡账单,女儿上周六在伦敦一天刷了20笔,有3笔化妆品、1杯奶茶,还有6笔网购、2次餐厅消费……这卡刷得溜,有点肉痛。”杭州曹女士跟记者开玩笑。

  “家有留学娃”栏目推出后,很多话题在留学生家庭引起关注和共鸣。最近,记者在一个留学生家长群里发现,家长们聊起了办卡的话题。

  虽远隔千万里,对家长来说,通过小小的信用卡账单关注孩子,远比书信、手机管用。

  也许每个留学家庭对这本“经济账”有不同的答案,但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牵挂确是相同的,来看看留学娃如何用钱的故事。

不限制孩子消费

但账单太长了也肉痛

  马先生是上海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23岁的独生女在英国西南部留学。身为“女儿奴”,加上家里经济条件尚可,马先生说:“女孩子在国外,让她放心花,保证安全就行。”

  出国前,妻子给女儿在家附近的大型国有银行办理了一张VISA信用卡副卡,大约有2万元人民币额度。小马在国外消费后,父母每月按照汇率用人民币在国内还款。

  英国的移动支付并不像国内如此便利,大多数英国人习惯带一张银行卡出门。小马常去购物的英国超市就不支持刷支付宝付款。为了方便统一,小马基本的日常生活消费都刷这张信用卡。

  “听老婆说,每个月大概要给这张卡还250—300英镑。老婆偶尔会嘀咕几句,孩子买衣服频繁了些,但女孩子总是爱美的,不太夸张我也不会说她。”马先生说道。

  除了常用的信用卡,小马还在英国当地办理了一张“LLOYDS BANK”储蓄卡,这张卡的好处是提供了学生账户,学生身份即可免费办理,免收年费,而且大额转账不受限,利息也比其他银行高。

  每逢开学,马先生都会给小马准备1000英镑的现金,小马到达英国后,会在身边留100英镑备用,其余的现金就存进这张储蓄卡。

  马先生的妻子通常将房租、生活费等大额的开销通过“结售汇”转到小马英国的储蓄卡上。马先生称,女儿在英国每年学费1.8万英镑,住宿费1.2万英镑,再加上生活费等,一年下来开销在30多万人民币。

  国内中产家庭来负担留学孩子每年几十万费用的不在少数。虽然花费巨大,但还是有家长愿意对此投入。“孩子一个人在外面,该花的钱要花,我们做家长的最多叮嘱她,不能乱花钱、花太多。”有留学生家长认为。

赞成勤俭节约

但信用卡一点没有消费也会担心孩子

  留学生中厉行节约的也不少。

  “2019年,除了学费和房租,儿子兼职打工赚的钱够他在日本生活一整年了。”来自温州的黄女士回忆起儿子4年来的留学生涯,自豪中又隐隐透露着心疼。

  黄女士的儿子小冯今年27岁,在位于日本福冈的顶尖研究型综合国立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小冯从国内大学本科毕业后,于2018年选择去日本深造,如今已在日本求学近4年。

  出国前,黄女士给儿子在国内分别各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和储蓄卡。其中信用卡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办理,储蓄卡则在当地农商行开户。

  “儿子说从日本当地银行的ATM取款单次手续费大概110日元,每逢节假日要收取双倍的手续费,所以非急用会避开节假日取款。”黄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农商行的储蓄卡取款手续费较低,它成了小冯领取父母汇款的常用卡。

  日本的大街小巷到处有“百元店”连锁百货,商品价格在100日元左右,可以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多数日用品,从厨房卫生用品到各类食品、从办公用品到文具书籍一应俱全。小冯平时基本只需带现金,逛百元店就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

  “日本各大商超每逢12月末都会进行大型促销,这时会推出刷信用卡享8.8折—9折的优惠。儿子会提前问我们需要什么,然后用信用卡去刷卡采购。”黄女士提到。

  第一年落地日本后,小冯在当地办理了一张邮便局银行的储蓄卡。这家银行因为办卡门槛低,是国外留学生的首选,而且银行网点遍布日本国内,取钱非常方便。

  按照日本当地的规定,在日留学生每周允许打工28小时。这一年,小冯先后在居酒屋、罗森便利店等地方做服务或收银的工作,一个月能赚到6-7万日元。

  “听孩子说那年陆陆续续打工赚了将近80万日元,几乎没问我要生活费,信用卡也没有账单。”黄女士语带自豪地说,儿子认为自己是男子汉,想为家里减轻负担。

  2020年疫情暴发后,为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人群聚集地导致感染,小冯告别了学校外的打工生涯。现在他会在本校申请给老师当小助教,主要工作是整理一些课件文档,帮老师分组管理本科生等,一个月能有1-2万日元的补贴。

  “儿子说比在外面打工轻松很多,我也放心了。”黄女士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