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爆红的纪录片导演,花了三年时间研究苏轼的美食地图
他把苏东坡拍成吃货,还写了本书
![]() |
B站爆红的纪录片导演,花了三年时间研究苏轼的美食地图
他把苏东坡拍成吃货,还写了本书
提到苏东坡,你下意识想到的是什么?
治理过西湖的杭州市副市长?课本里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发明了东坡肉的吃货?
8月20日,一本记录苏东坡美食地图的新书《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在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路购书中心举行了分享会。
现场,作者吉国瑞与杭州的书迷朋友们一同分享了苏东坡的历史故事以及写书时的有趣经历。
吉国瑞还有一个身份,是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的历史类UP主。
为什么会喜欢上历史?
“哦,那是一次来自父亲的‘爱的教育’。”
从纪录片编剧到作者
《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是吉国瑞出版的第一本书籍,主要讲述了苏东坡在遭遇乌台诗案后的下半生。
这本书,吉国瑞写了三年。他搜寻史料,实地走访,探寻苏东坡的贬谪与美食之旅,梳理苏东坡诗文中的美食故事——酸甜苦辣,悲喜交集。
如何想到将美食与历史结合?这得说一说吉国瑞的经历。
吉国瑞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编导专业,读大二时去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剧组实习,开始学习做纪录片。
吉国瑞喜欢文史。小学五年级时,在父亲的“逼迫”之下,他接触了文史类读物,渐渐从书中感受到了文史带来的乐趣。
2015年,他正式做纪录片,自然而然选择了历史领域。吉国瑞先后担任《揭秘土司王城》《揭秘西夏陵》等央视纪录片的编剧,其中的《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豆瓣评分高达9.0分。
2018年,他担任B站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制作,用脑洞大开的剧情和活用网络段子来讲述历史,受到站内一致好评。
纪录片第一集《在下东坡是个吃货》也是新书《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的一个引子,讲的是苏东坡来到现代,在一家做东坡肉的馆子里,发现现代的做法与古时截然不同的小故事。
在剧集飘过的弹幕中,有学生说,他是因为历史老师的推荐前来打卡,这是吉国瑞未曾想到的。
吉国瑞喜欢苏东坡,最初是因为他的诗词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上高中后,他随手买了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一翻开就被书里的苏东坡迷住了。
他们如此相似——一样爱美食,口味偏甜,乐观幽默。
就这样,苏东坡成为吉国瑞想要把美食和历史结合起来的灵感和动力。
他会小红,但不会大爆
在结束了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的编剧工作之后,吉国瑞开始动笔写书。网络上关于苏东坡与饮食相关的内容多如牛毛,但能够用以参考的书籍、论文十分稀少。
于是,能实地去探访的地方,吉国瑞都去溜达了一圈,也把老苏爱的食物尝了个遍。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曾炮制出一道奇葩料理——“牛粪烧芋头”,吉国瑞也照模照样和朋友偷偷尝试了一番。
味道怎么样?
嗯……暂且保密。
“在湖北黄州,不少食物名字还叫那个名字,但早已不是苏东坡吃过的那个东西了。就好比荔枝,品种早就变了。”
原本他还在忐忑是否能凑足十万字,但写着写着,《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已经将近20万字。
“若是将苏轼恢复出厂设置,会发现他原本不怎么讲究吃,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不食人间烟火。”那么,吃货是怎么诞生的呢?
《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不卖关子,为解大家的疑问,直奔那个使苏轼产生转变的年代——公元1079年,即北宋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生的那年。
那一年,苏轼沦为吃货,同时,他在文学和思想上的高度,也一飞冲天。
吉国瑞写出了他眼中的苏轼,没什么知识分子的架子,直言不讳,说话毒舌,爱下厨房。
那苏轼穿越到现代,会成为网红吗?
“可能是个有几十万粉丝的微博大V,但他不可能大爆。”吉国瑞是个理智的粉丝。目前,他正在准备下一本书,关于动物,不变的是也是美食和历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