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就像航海 出海仍做少年

返回

天蚕土豆

逐梦就像航海
出海仍做少年

作者:见习记者 赵茜 阅读数:0
天蚕土豆
本名李虎,1989年出生于四川,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青春领袖年度人物。代表作有《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大主宰》、《元尊》和《万相之王》等。

  天蚕土豆

  逐梦就像航海

  出海仍做少年

  见习记者 赵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曾被嘲笑为废物的少年,心怀凌云之志,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修炼速度,最终走向斗气大陆的巅峰。

  2009年,网络小说《斗破苍穹》横空出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读者中风靡。仅有19岁的网络作家天蚕土豆也因此被视作“天才”。

  14年后,坐在记者面前,天蚕土豆用“亢奋”来形容当年在电脑前码字的自己。

  “我真的是起床一睁眼就坐在电脑前,一直写到晚上,有时候还会熬通宵,写得狠了能写个十章。”励志热血的少年故事,无疑就是天蚕土豆眼里自己人生的投射——像小说塑造的主角一样,不惧吃苦也不轻易言败。

  一举成名后,天蚕土豆又继续创作了《武动乾坤》、《大主宰》、《元尊》、《万相之王》等作品,凭借超高的人气,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对象。

  如今,天蚕土豆的作品已经走出国门,被改编成动漫。比如,《元尊》漫画英文版,2019年8月30日首次登陆北美,一直稳居武侠世界少年排行榜首位,2020年4月1日,又上线Manga Toon,正式在北美市场开启连载模式;不久后,《万相之王》也在武侠世界震撼上线,把独属于中国少年的励志与热血撒向世界,在全球掀起一场追更热潮。

  显然,出海不仅仅是天蚕土豆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网络文学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又开启了新的篇章。

  与读者共通的情感

  记者:几乎您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的“霸榜”作品,“霸榜”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天蚕土豆: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风格的坚持,《斗破苍穹》其实是写给当时的我看的。

  那个时候我才19岁,对作品有强烈的情感,写的东西也很热血,那些深受读者喜欢的桥段,很自然就从脑子里冒了出来,想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爽快,到动笔的时候,就把它们放进了小说的世界里。

  当时写的时候,没怎么考虑过读者的感受,就按自己的感觉来写,我觉得读者会产生和我相同的情绪。确实也是这样,当年我的读者,大部分和我的年龄差不多,他们能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和矛盾情绪,也因此身临其境进入了我创造的世界。

  读者的认同与支持也是重要的因素,正是因为他们对我的认同和喜爱,我才能有强烈的创作动力。

  记者:您的作品是怎么走出去的?当它们成为外文版,您是否关注过一些特别的翻译细节?

  天蚕土豆:当时,很多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年轻人很喜欢我的书,大家出于兴趣把它们搬上了海外的论坛,吸引了一批外国读者,大家慢慢形成了一个圈子,作品的知名度也不断扩大。就这样,我的书很快就顺理成章地在海外出版了。

  我没怎么读过自己作品的外文版,因为语言不通,看不太懂(笑),但我觉得网络文学作品能走出去,得到海外读者的认可是很正常的事,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

  我的笔名在海外有好多种译法,大部分用的是拼音,还有人叫我“Potato桑”,这种叫法在日本很流行,听得多了我也就习惯了。

  我比较喜欢拼音的译法,简单易懂,像《元尊》出海的时候,我们其实给它设置了一个统一的海外名称,结果法语翻不出来,最后还得用拼音。

  吸纳意见,但不轻易改变

  记者:从您个人作品的出海经历来看,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出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天蚕土豆:我觉得是翻译问题,作品出海过程中,我们会紧盯翻译的流程,类似于出海的漫画,一般都会要求对方把第一话甚至前三话给我们修改,这么做主要是担心三个问题:

  首先是本土化问题,我们之前翻译的时候其实发现了这个问题。比如说,中国和日本阅读顺序正好相反,有些平台会采用镜面翻转,但是少年漫打斗场面较多,比如只是简单将图片左右翻转的话,人物握剑的手就会发生变化,右手握剑变成了左手握剑,很违和。

  通常我们会建议调整对话框阅读顺序,给到部分分层文件进行调整,甚至是左右两侧画面进行平移。

  其次是文化认知差异,拿《元尊》里的一句话来说,“蟒雀吞龙,大武当兴”,日本人把蟒翻译成大蛇,雀翻译成朱雀,龙翻译成天龙,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最后,要注意修正机器翻译的准确度,机器翻译的内容不太准确,还会出现很多专八词汇和垃圾词汇,这会影响整部小说的可读性,也会增加读者的阅读壁垒,所以必须要人工来精修。

  记者:您是否关注到海外读者的评价?有没有想过按照读者反馈的口味去创作一些作品?

  天蚕土豆:我自己很少看海外读者的评价,毕竟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我身边经常会有人给我传达一些海外读者的需求。

  比如,有的读者会在线催更,有的读者因为对中文表达比较陌生,觉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样的句子翻译不出精髓,想让我尝试一下英文写作,但我的英文水平都比不上我儿子,这种要求很难实现。

  读者的意见是要接受的,但需要对意见进行筛选。有些确实是很好的建议,我会在不影响作品主线的情况下吸纳进来。但写作的主体毕竟是作者本人,长篇小说一写就是好几年,如果你自己都不坚定你的想法,轻易就做出改变,改得面目全非,到时候一本书基本就毁了,所以作者对作品一定要有把控力。

  继续写自己擅长的玄幻作品

  记者:目前ChatGPT涉足创作的话题非常火热,这会让您产生危机感吗?

  天蚕土豆:我在微博上经常会刷到AI画的图,感觉人工智能画的图比画师画得都要精致,更可怕的是,这只是AI当前的水平,未来技术肯定会越来越强大,这会带来什么影响真不好说。

  但是,就算AI已经介入了写作领域,写出来的东西未必会超越作家,就像AI画的图一样,虽然精美,总是少些精神气。作者创作的作品中,总会有他的印记,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读者读我的书这么多年,他们熟悉我的风格,也熟悉我作品内的神韵,如果把这些书真的交给AI来创作,大家肯定马上就能感觉到异样,产生排斥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作家还是有优势的。

  记者:您的作品赢得了大批读者,但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同质化作品,您是否会因此感到焦虑?

  天蚕土豆:现在模仿我作品的玄幻作品确实变多了,想来借鉴里面的开头、情绪和矛盾冲突,但大家都这么写了,可能会导致读者对情节设计审美疲劳。

  我也想过换个领域,想过写都市科幻类的小说,但想着想着思路就会断掉。因为我写书写得太早,又没深度涉足过社会,比阅历不可能比过老作家,科幻的东西我又完全不懂,硬写出来的东西也可能翻车,我还要去碰这个雷,何必呢?

  玄幻这种天马行空的作品很适合我,这些年来,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玄幻作品,对这类作品接触也比较多,感触很深,所以,还是想继续写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