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如何破译“风声”

返回

麦家携手阿云嘎,孵化中国原创音乐剧

这一回,如何破译“风声”

作者:本报记者 孙雯 阅读数:0

  麦家携手阿云嘎,孵化中国原创音乐剧

  这一回,如何破译“风声”

  本报记者 孙雯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款不同的《风声》,它是小说,还可以是影视剧、话剧、游戏……

  如果《风声》成为一台音乐剧,会展现怎样的风貌?

  日前,在杭州麦家理想谷,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风声》原著小说作者麦家与中国音乐剧演员、北京歌剧舞剧院音乐剧团团长、音乐剧《风声》制作人阿云嘎携手宣布音乐剧《风声》项目正式启动。

  “读书就是回家。”这是麦家时常说起的一句话。这个在书房里举行的发布会,让阿云嘎的第一感觉也是“像家一样”。刚一坐定,麦家送给他一件特别的礼物——破译一个装在信封里的“秘密”。

  打开信封,是一串数字。麦家说,这是一张密表,就是密码的表面,如何破译它?当然需要一个密码本(密本)。“你可以根据数字的结构形态,我们见面的内容,寻找、想象密本是什么。它可能是一本书,是我的书,也有可能是别人的书。”

  阿云嘎为音乐剧《风声》而来,密本大概就是小说《风声》。这个猜测没错,于是,在麦家和阿云嘎的对谈中,“解密工作”也现场开启。

  这串数字密码很快被破译出来,连在一起是:“风声音乐剧正式启动”。

  阿云嘎也给麦家带来了一支钢笔作为礼物,他说:“笔是文人的利剑,特别期待麦老师的下一部大作是用这支笔去写。”麦家说,他很乐意接受这种督促:“写作是一个作家的使命。正因为写作,才有今天的相遇。”

  五年前,阿云嘎就动了把《风声》打造成音乐剧的念头。后来,他通过友人辗转联系到麦家。

  阿云嘎说,他还记得首次见面时的情形,麦家问了他对于小说的看法。而他也“单刀直入”,将剧本的结构捋了一遍,并提前做好了5分钟的序曲音乐小样,让麦家相信他能对得起这部作品。

  “当时我和阿云嘎完全不熟,他就在我的客厅里唱了几段。这一点感动了我,我觉得这个音乐剧真的属于他。”这是麦家最难忘的一个细节,他觉得,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件事而忘乎所以的真性情,非常真实也非常动人。

  不过,在两个人见面交谈之前,麦家仍然觉得《风声》要成为一个音乐剧,是一件令他很意外的事,“这么强情节的作品适合做音乐剧吗?”

  当阿云嘎谈了他的创想,对《风声》这部小说的熟悉,以及对主题和人物的理解时,麦家的胃口一下子被吊起来了。

  “今天这个故事交给了嘎子,一定意义上说,我的《风声》已经远去,它在成为嘎子的《风声》,如果嘎子的《风声》能像我的小说一样被读者(观众)喜欢,我也获得了莫大的收获。”

  作为制作人,阿云嘎会在《风声》中担纲主演吗?主要演员会是谁?

  阿云嘎说,这些目前还是秘密。

  他只是说,当下,中国音乐剧女性题材,而且是双女主相对还比较少,而且,这是一个又有爱国情怀又有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狼人杀”,有悬疑,有人性的真相,如此饱满的层次,可供挖掘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一遍一遍看人物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人物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演绎,就跟老天给你‘噔’一下,这个角色应该唱什么样的旋律,自然而然喷涌而来。”

  对于阿云嘎会演谁,麦家也很好奇,但是他也“真的不知道他演谁”。

  看来,答案只能慢慢揭晓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麦家和阿云嘎携手孵化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决心。

  阿云嘎说,他在参与了很多海外引进的经典的音乐剧之后,就思考着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尤其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他觉得:“大家其实心里边都住着《风声》的主人公那种坚韧,那种绝地重生、向死而生,大家可以在剧中产生一些共鸣。”

  阿云嘎是懂得麦家的。麦家说,2007年春夏,他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面临过一些问题:“就是那种很绝望的情况下写了《风声》,《风声》里面有一种坚韧不拔的东西。越是绝望就是越考验人,一定意义上也是越锻炼人。”

  如果要在音乐剧《风声》去呈现绝望中迸发的坚韧不拔,麦家和阿云嘎给出了同一个词: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