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消逝,青春的记忆一如从前

返回

西湖景区深处一家饭店要搬,很多杭州人上海人赶来排队留恋不舍——

时光消逝,青春的记忆一如从前

作者:本报记者 章然 文/摄 阅读数:0
最后的聚会
这两天,来江南驿的吃客特别多

  梅灵北路深入西湖景区腹地,沿途桂花飘香,拾级而上,有一家好多吃货和杭州人都熟悉的老店“江南驿”。

  这两天,关于这家二十年老店要搬去西溪路的消息在朋友圈流传。

  一家景区的饭店缘何能如此被记挂?搬家之前,店中何种光景?昨天,记者去了趟上天竺的江南驿。

11点放号1个小时就告罄,“再吃一次”大军恋恋不舍

  中午12点,江南驿门口,很多赶来吃饭的客人正在等位。

  服务员小姐姐喊:“不要排队了,中午的号已经叫完了。大家等晚上再来,先到先得。”

  11点开门,1个小时号码告罄,可门口依然有人逗留。他们有的举起手机,对着江南驿门口拍照留恋;有的望“门”兴叹;有的干脆坐在门口等位凳上,休息一会再离开。

  老杭州人汪先生和老婆是“再吃一次”大军中的一员,“我们第一次吃还是10多年前了,那时店开在四眼井,店里的黄狗绕在我们脚边跑来跑去。现在,它老了,老得躺在店里打盹了。”

  汪先生说,他第一次吃江南驿,是被朋友带过来的,店里的椒麻鸡让人印象深刻,“在黑板上写菜单,也是蛮有个性的”。

  江南驿从四眼井搬到上天竺,汪先生也跟着辗转到这里用餐。

  老板娘“兔子”在他心目中,是一个实诚、有话直说的性情中人。

  “有一次我说包菜有点生。可老板娘直接说,包菜就是这个味道,不喜欢可以退。”汪先生说,“兔子”人很直爽,门口贴那么多告示,也是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

上海粉丝坐高铁来告别,在美国的粉丝想再来吃一次

  店里的客人不少是10多年的江南驿老客。情怀、老朋友、气氛佳,是他们提及的高频词汇。

  将生日面打卡日交给江南驿的老客小孔说,她和妈妈已经在江南驿吃了很多年,“当年,我还在读书,四眼井的江南驿很火爆。我们学生没钱,提前让朋友去排队。一起AA,价格便宜味道都很不错。”

  每逢家里亲朋好友到来,江南驿也是不少杭州人游览西湖后请客的第一选择。

  在江南驿,小孔留下了人生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舅舅的生日会是在这里办的。从北京来的姑妈是在这里吃饭,美国的姐姐回来,也在这里吃饭。”

  小孔已经把江南驿当作了老朋友,店主、店员都很熟悉,甚至连店里的猫狗都是原来那几只。

  小孔和很多江南驿的老客拥有一个粉丝群,群里会接龙老板娘做好的菜,并用快递发货。

  最近,门店搬迁的消息炸出了一堆潜水老粉。上海的粉丝特地坐了高铁来吃饭,远在美国的粉丝也说想要再来吃一次。

  “我圈子都换几拨了,爱吃这家店的习惯依然保持着。”吴小姐爽朗爱笑,“在这里吃的不只是一餐饭,更像是在熟悉的环境创造出了一种情怀。”

江南驿的记忆不落幕,西溪路新店大概11月底开张

  “一提江南驿这个名字,就会打开记忆的阀门。那些年的户外驴友活动、聚会,通通被想了起来。”

  2005年,网友“花语”经户外论坛认识了一批奇奇怪怪又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次约好去哪里玩,总要开几次准备会,他们通常都会去江南驿。

  “那个爱答不理的老板娘‘兔子’也是个户外高人。她总是需要催促好几次以后,才匆匆跑来点餐。有时候她会直接说:你们点太多了,去掉两个菜吧……”“花语”回忆。

  其实很多人在回忆江南驿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回忆当年一起去吃饭的那些人和事。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与江南驿的往事——

  “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向往。桂花香阵阵袭人,大家高谈阔论,人也斗志昂扬……都是青春的记忆!”

  “江南驿是传奇,‘兔子’是传说。杭州西湖景区走出了不少连锁餐饮,有人成功做大,也有人黯然退场。而江南驿的‘兔子’在守护着美食一些本质的东西。”

  “第一次去江南驿是2004年。后来那些年,在满陇桂雨住过很多个晚上,早上一份葱油拌面,白天出去暴走,夜晚点上两壶石榴酒,三两个小菜,慢慢喝慢慢聊。再后来,还住过上天竺餐厅后面的小楼。眼看着兔子姐姐头发花白,晓影(店里的员工)从文弱书生步入中年,我家的两娃也成为了‘椒麻鸡二代’……时光啊,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消逝,而椒麻鸡的味道一如从前。”

  “我2002年出生,吃了快十年的江南驿了。现在都上大学了,可每次放假回杭州,必须吃一次江南驿。真的很爱,这是跟随我长大的记忆之一。”

  老板娘兔子姐姐对这几天的客流很惊讶:“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两天人特别多,基本上40个号一会儿就发完了,我们到40桌左右,就不能再接了。”

  兔子姐姐建议,如果要来吃,最好卡点来,比如傍晚5点开始,客人5点来就能“先到先得”。

  兔子姐姐说,11月10日是江南驿在上天竺经营的最后一天,11日闭店陆续搬家,“估摸着11月底,西溪路那边的新店能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