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小吃入驻,五星级酒店大厨掌勺
“卷”成这样的杭州老年食堂,还要再升级
![]() |
仓基新村阳光食堂 |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老年助餐工作更是养老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少老人“不能烧、不敢烧、不会烧”的刚性就餐需求,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老年助餐”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超8000个老年助餐点。今年,浙江民政部门还表示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再建2500个助餐点。
一大早,家住西湖区古荡街道华星社区的杨大姐兴冲冲地来到家门口的新丰小吃店,点了一个肉包、一碗虾肉馄饨当早饭,一共10元。今年2月1日起,这家新丰小吃店就成为了华星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华星社区1300余名老人,在经过社区登记并办理老年卡后,都能在小吃店享受“充100送40”的福利,相当于打7.1折。
华星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入新丰小吃,也是考虑到老年人多样的就餐需求,“我们采用的是街道财政补贴,每个季度都会和小吃店结算一次。”
同样在西湖区,3月4日,雷迪森酒店的行政总厨走进西溪街道溪畔社区“乐时坊”幸福餐厅,给老人们带去了三道菜:三鲜豆瓣、五指毛桃排骨汤和香酥明虾。五星级酒店大厨的手艺,受到全场老人的热捧。溪畔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后社区会持续邀请名厨走进食堂,逐步推动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升级。
春节前,运作了10余年的拱墅区湖墅街道仓基新村阳光食堂焕新升级。在翻新的同时,还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比如将餐桌设计成S形,凹处为老人位,方便老人更近地够到饭菜。其次,还增设了敬老专区,配备了带扶手和靠背的餐椅,所有餐桌做了去棱角设计。
在走访中,老人们普遍对当下的老年食堂表示满意,也提出了一些小建议,比如口味可以再清淡一些,增设送餐上门的服务,食堂布点再多些等等。家住上城区的马大伯,希望可以在老年食堂增设“膳食窗口”,方便一些有基础慢性病的老人,有针对性地就餐。
这些诉求,其实政府已经考虑到。前不久杭州发布了《关于推动社区食堂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推动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升级,在优先保障老年人基础上面向全体市民开放;要统筹规划社区食堂助餐网点设施布局,在老年人口集中、新市民和青年群体需求量较大的区域进一步增加社区食堂布点建设。同时,还将探索移动助餐车、智能炒菜机、膳食定制等多种服务模式,积极拓展社区食堂的休闲、烘焙等功能,丰富经营业态,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本报记者 盛锐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