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流量“砸”出来的韩束能红多久

返回

一年营销投入超22亿元,研发费用却不及十分之一

靠流量“砸”出来的韩束能红多久

作者:本报记者 王静 阅读数:0
韩束植入微短剧

  日前,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发布2023年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实现收入41.91亿元,年内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62亿元,同比增长236.8%,而去年这一数据是亏损56.59%。同时,受营销渠道扩展影响,上美股份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78.13%至22.40亿元,在收入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7%提高至53.5%。

  营销费用占收入的五成以上,22亿元“天价”广告砸向哪?从公告可以看出,短剧和短视频平台是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幕后推手,大部分营销费也都偏向了业绩贡献最大的上美旗下“韩束”品牌。

  其实,自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韩国货的地道本土品牌就一直是营销圈的“高手”,“广告轰炸”是其公司发展的一大杀手锏。

“天价广告费”由来已久

靠抖音短剧坐上国货美妆头把交椅

  韩束之前就曾爆红过,2012年签下林志玲为代言人,随后韩束BB霜红遍大江南北。

  2014年和2015年,韩束分别花2.4亿元和5亿元冠名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其中2015年的5亿元冠名还创下了中国电视史上的最高投放纪录。那时,湖南卫视、天津卫视等众多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也都有“韩束”赞助。

  2020年起,上美又开始在各大电视剧、机场核心广告牌上掀起一轮广告轰炸,公司每年砸在营销上的费用都超过15亿元,不过收效甚微。

  近几年,国货美妆江湖风起云涌,而在电视“大屏时代”崛起的韩束却悄悄掉了队。直到2023年靠短剧“翻红”,韩束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上美股份年报显示,2023年在抖音的布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韩束通过抖音平台的总成交额(GMV)约33.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74.4%。

  过去的一年里,韩束与千万粉丝达人深度共创了多部短剧。最初的“试水”是去年2月底,与机构合作推出了《以成长来装束》的定制爽剧,剧情中结合了“职场霸凌”“女性成长”等热点话题,不仅燃起了手机屏前用户的热血,也带火了韩束红蛮腰系列套装。

  剧情播出后,韩束红蛮腰套装迅速成为爆款,品牌自播单月GMV破亿,登顶抖音品牌自播销量榜榜首。尝到微短剧营销的甜头后,韩束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又接连与达人合作了《心动不止一刻》《一束阳光一束爱》《全是爱与你》《你终将会红》四部微短剧,市场表现都超越了《以成长来装束》,单部播放量破10亿,累计播放量达到44.6亿。算上《以成长来装束》,韩束成功靠五部微短剧撬动了50亿的流量。

  此外,韩束还善用社交平台,在品牌二十周年、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七夕、圣诞等节日推出特别企划案和直播,疯狂拉动销量增长。凭借短剧式营销及抖音众多KOL的助力,韩束去年连续多月霸榜“抖音护肤类目TOP20品牌榜”TOP1,最终带领品牌坐上国货美妆的头把交椅。

研发投入不及营销费的十分之一

潜在的“单一”风险不容忽视

  这场不同寻常的“成功”,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对比营销费用的巨额投入,上美股份的研发费用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年报显示,上美股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2023年同比增长了14.08%,达到1.26亿元,但其在收入中的占比却从4.1%下降到3%,不及营销费用的十分之一。

  靠营销获得的用户能否长久留住?答案不容乐观。流量是把“双刃剑”,在韩束的热门视频下,关于“过敏”“功效言过其实”的评论不绝于耳。

  另外,一味主打“性价比”,对品牌的定位和价值也有相当大的伤害。在韩束直播间的520活动中,售价299元的韩束红蛮腰礼盒“拍1发9”,有2瓶100ml水+2瓶100ml乳液+2瓶30ml精华,再送3片面膜;售价399元的套装,则是“拍1发19”。而相比之下,主播们反复强调的30ml精华正价799元、100ml水乳正价599元,就显得有些难以置信。

  当产品正价沦为“摆设”,“低廉低质”就会成为品牌难以摆脱的标签。一朝跌落,再想重塑品牌价值,就会更为艰难。

  在上美股份的业绩中,韩束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高达73.7%,凸显其极大程度上依赖韩束这单一品牌。而韩束又极度依赖抖音这单一渠道,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潜在的风险不可忽视。

  当前,大众美妆个护市场风起云涌、竞争加剧,而“短剧”赛道的流量红利也似乎在走向末端,上美股份的未来之路仍面临重重挑战。